-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施工期围岩稳定分析
曾志全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杭州 310014)关键词: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原型监测;稳定分析摘 要:在地下厂房工程中新奥法的实施贯穿了围岩变形监测和监测资料的反馈分析。棉花滩电站地下厂房的典型监测数据表明该电站在施工期的整体围岩是稳定的,但局部围岩稳定和安全问题仍需给予高度重视。
棉花滩水电站位于福建省永定县境内,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的水电枢纽工程。电站装机4台,总装机容量600 MW。电站采用地下式厂房,主厂房129.5 m×21.9m×52.08 m(长×宽×高),位于黑云母花岗岩体中。厂房上覆新鲜-微风化岩层厚度90~150 m,该部位断层不发育,岩体完整性好,岩芯采取率95%,岩石质量指标(RQD)大于80%,地震纵波速4 600~5 600 m/s,以Ⅰ、Ⅱ类围岩为主。通过厂房部位的主要断层有F7、F59等,均为陡倾角,规模小;地质产状以N40°~60°W,倾NE,倾角60°~80°组为主,走向与厂房轴线近于正交。地应力测试最大主应力σ1=6.8 MPa,属中地应力区。
1 地下厂房监测仪器布置 地下厂房开挖施工期间的原型监测已为工程界广泛认同、普遍重视,岩体稳定性监测的目的在于获取岩体特性在工程条件下发生变化的信息,用以指导设计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和创造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棉花滩电站地下厂房典型监测断面布置如图1。1.1 地下厂房施工期围岩收敛监测 棉花滩电站地下厂房I层顶拱扩挖、II层中部拉槽及岩台保护层开挖期间,针对厂房顶拱、边墙进行了3次6个断面的阶段性围岩收敛监测。收敛量测仪器采用美国产20 m标尺式引伸仪(TapePten-someter),器材包括一对固定钩、一根钢卷尺、一个便携式量测仪器以及一块测微表和一个可控制标尺较明显,随后趋于稳定;I层全断面扩挖成型后围岩收敛变形量累计约为6 mm,收敛速率约为1.3mm/d。Ⅱ层开挖期间,边墙收敛变形过程相对复杂,收敛变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收敛变形累计量约为7 mm,经分析是开挖方式和岩体内部应力调整 等原因所致。收敛曲线如图2所示。
1.2 围岩松动圈测试 棉花滩地下厂房Ⅰ层开挖期间,分别在厂0+000.00 m及厂0+022.50 m两个桩号进行了围岩松动圈测试。边墙采用双孔法,顶拱采用单孔法,孔径?45 mm,孔深4~5 m。测试仪器选用国产SYC-2型非金属超声波测试仪,得到孔内深度与波速曲线如图3所示。 从实测Vp-L曲线来看,在孔深约60 cm处波速有明显变化趋势,靠近岩壁附近Vp值低于岩体原始值,初步判定棉花滩电站地下厂房开挖后围岩 松动圈范围为60 cm。1.3 多点位移计和锚杆应力计 棉花滩电站地下厂房多点位移计和锚杆应力计从上至下分4层布置(厂房开挖Ⅰ~Ⅳ层),共有6个监测断面。由于施工期仪器供货问题,多点位移计和锚杆应力计均同时使用了国产和进口2种规格型号的仪器,但主要以进口仪器为主,其中进口多点位移计为基康A-6型,进口锚杆应力计为基康4911型。 在地下厂房开挖施工期间多点位移计和锚杆应力计均进行了持续监测,从得到的监测资料来看,除个别监测点的测值有明显变化以外(参见图4),在部份点位监测数据变化微小。2 施工期围岩稳定分析 (1)棉花滩电站地下厂房在施工期进行的各类监测资料总体分析表明:厂房Ⅰ、Ⅱ层开挖期间顶拱、边墙围岩变形量微小,变化趋势正常;地下厂房围岩爆破松动圈约为60 cm;多点位移计和锚杆应力计测数总体变化微小;地下厂房与相邻主变洞(长×宽×高=107.5 m×16.0 m×20.1 m)间围岩厚度虽然只有22 m左右,但没有出现围岩塑性区相互连通现象,厂房周边围岩是稳定的,开挖、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合适的。 (2)从进厂交通洞进入厂房开挖厂房Ⅲ层初期,由于F29、F27断层切割,在进厂交通洞内形成“人”字形倒三角体并在开挖厂房下游边墙时滑落,同时该处边墙遇X-8岩脉破碎带,在厂房Ⅱ层下游边墙开挖后引起岩体局部变形和内部应力调整,使得厂0-26.00 m桩号的多点位移计和锚杆应力计监测数据变化明显(参见图4)。根据监测资料及时采用了7 m随机锚杆和喷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支 护,保证了该处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3)在安装场开挖完成后,接着在安装场厂0-52.00 m端墙上开挖2#空压机室,由于端墙岩石整体性受到破坏,且同时存在突然卸荷现象,厂0-52.00 m端墙上的多点位移计测值出现了突变,最大位移量达17 mm左右(参见图4)。针对这一问题,及时将原设计6 m锚杆调整为7 m进行加强支护,保证了该处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4)在厂房开挖过程中,布置在Ⅳ层下游边墙4条母线洞洞口上方的多点位移计和锚杆应力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