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新的文学范式的建立
重点:1、前三十年诗歌的美学特征。
2、前三十年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
难点:1、颂歌题材兴起的思想基础。
2、农村题材创作繁荣的原因。
3、田汉的戏剧美学思想。
第一节、50—70年代的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
文学环境
在50年代初,对“国际革命文艺”、尤其是苏联文学的翻译、评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出版文学书刊的几家主要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苏联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著作。苏联的文艺政策文件,作家代表大会的报告、决议,50年代苏联重要报刊发表的有关文学的社论、专论,在中国的报刊上得到即及时的译载。苏联当时的文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批评方法,完整地输入到中国,对此后二三十年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50年代,苏联文学被置于榜样的地位,但中国文学界也并不认为它是唯一的借鉴对象。对西方古典文学(包括俄罗斯文学),虽然态度审慎,却并不完全拒绝接纳。这可以看作是受西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影响的左翼作家,在建立当代文学的“资源”的另一选择。
对中外文化“遗产”、尤其是外国文学的态度,在当代文学的这一时期,是敏感而重要的问题。可以看到,“接受”是有一定范围的,尤其是西方文学。以时间而言,对外国文学的有限度的肯定大体限在19世纪以前的文学;以创作方法而言,则“现实主义”是一个衡量的标尺;而这两个尺度大致又是重合的。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所谓“现代主义”,和具有近似思想艺术倾向的作家作品,以及苏联文学中离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线的创作,被作为反动的或腐朽的思想艺术倾向而加以否定。
五六十年代对文学遗产的介绍、“接受”,与当代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的状况直接相关。在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影响的问题上,尽管也有一些变化调整,但总的趋向,却是逐渐走向文化上的自我封闭。到了“文革”前夕,一种与过去的“旧文化”、“彻底决裂”的思潮,已经弥漫开来,激进派在空白的地基上创建“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乌托邦冲动开始付之实践。
作家的整体性更迭
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社会格局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文学也不例外。作家、作家群的大规模更替和位置上的转移,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事实。这种情形,在文学史上,常发生在政治社会变动(如政权更迭)、文学方向出现重大转折(如本世纪初的“文学革命”)的时期。40年代的一些重要作家迅速“边缘化”,而继续延安文学传统的作家,进入本时期文学的“中心”位置。
50年代作家位置的变动、转移,是左翼文学力量在40年代后期开始的对作家、文学派别进行类型划分,以确立“文艺新方向”的结果。一批“40年代作家”的“边缘化”,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
1、一部分作家文学写作的“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种情形,更多地发生在40年代末被称为“反动作家”、“自由主义作家”身上。
2、还有一部分作家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新的文学规范的距离和冲突,或放弃继续写作的努力,或呼应“时代”的感召,以适应、追赶时势,企望跨上新的台阶。在50年代前期,“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存在着广泛的自我反省的行为。即使这样,他们中的大多数,仍与“文艺新方向”所规定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的,难以融合、协调的状态。既不能继续原来的创作路线,又难以写出充分体现“新方向”的作品,从整体而言,这些作家中的许多人,其艺术生命,在进入50年代之后已经结束。
3、“五四”以来的作家在当代的“流失”,还有别一种的情形,即在50年代的政治、文学批判运动中受到攻击而落难,而被排斥于文学界之外。如胡风、艾青等。
三、“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进入50年代之后,另一批更切合并体现文学主潮的作家,成为创作的主要力量,并居于中心位置。如小说界的柳青、赵树理、杨沫等,诗歌界的郭小川、贺敬之等,散文界的杨朔、秦牧、刘白羽等,话剧界的老舍、曹禺等。总体上看,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包括进入解放区和在解放区成长的两部分)和四五十年代之交开始写作的青年作家,是这一时期作家的主要构成。
上述的五六十年代的“中心作家”,他们的“文化性格”出现新的特征。
首先,从作家出身的地域,以及生活经验、作品取材等的区域而言,出现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中原的转移。“地理”上的这一转移,与文学方向的选择有关。它表现了文学观念的从比较重视学识、才情、文人传统,到重视政治意识、社会政治生活经验的倾斜,从较多注意市民、知识分子到重视农民生活的表现的变化。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一时期“中心作家”的多数人来说,文学写作与参加左翼革命活动,是同一事情的不同方面。文学被看作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明确的目标感和乐观精神,必然是他们作品的基调。
这一时期作家的“文化素养”,也与“五四”及以后的现代作家有着不同的侧重。后者中的许多人,经过系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移动通信公司内部试题库(有答案).doc
- 已评审-超深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2011.4.18.doc
- 异常分娩(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doc
- 意大利语语法教程.doc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_个人理财重点整理(自制笔记).doc
- 英语 高考 解题技能 值得一看.doc
- 英语高级口译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 英语国家概况趣味笔记.doc
- 英语口语大全每天读一遍 坚持27天 你的英语水平就可以达到跟美国人交流的水平啦必备学习.doc
- 英语教学法大全.doc
- 中国国家标准 GB 42125.11-2025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1部分:用于处理医用材料的灭菌器和清洗消毒器的特殊要求.pdf
- 《GB 42125.11-2025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1部分:用于处理医用材料的灭菌器和清洗消毒器的特殊要求》.pdf
- 《GB/T 15237-2025术语工作及术语科学 词汇》.pdf
- GB/T 15237-2025术语工作及术语科学 词汇.pdf
- GB/T 22454-2025企业建模与体系结构 企业建模构件.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5237-2025术语工作及术语科学 词汇.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2454-2025企业建模与体系结构 企业建模构件.pdf
- 《GB/T 22454-2025企业建模与体系结构 企业建模构件》.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8910.64-2025液晶显示器件 第6-4部分:测试方法 带动态背光的液晶显示模块.pdf
- 《GB/T 18910.64-2025液晶显示器件 第6-4部分:测试方法 带动态背光的液晶显示模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