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的林子(刘成仕)
生 命 的 林 子
(第二课时)
执教者:刘成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简要说说事件的梗概。
2、体会文中内涵深刻的语句,初步感悟文章通过某种事物比喻说明一种道理的写法。认真阅读课文,领会“一个人要成材,不能远离社会群体”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内涵深刻的语句,尤其是课文对两处松树的有关描写和议论。
2、激活学生的思维,结合实际展开联想,进行合作探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学习1-3节
1、相传当年玄奘就在法门寺修行,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寺庙?自由读找出写法门寺的句子。交流谈理解(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它是一座名寺?你对那个词最有感觉,请你抓住它谈谈你的理解。
2、作为一位僧人,面对这样一座名寺会是什么感觉呢?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这两句话。
3、这么一个天下名寺,玄藏还曾一度想离开,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如果此时玄藏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问他些什么?教师板书:走 留
4、你们想了解吗,老师也想了解,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呢?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3小节,在书上做出相应的圈划。
5、交流讨论
6、玄藏有很大的抱负,可待在这个法门寺想出人头地容易吗? 所以他决意要离开。从决意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7、小结:想出人头地又一时难以实现愿望的玄奘在听信了别人的劝说之后,决意要离开法门寺。这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生活中是很多人都认为宁可做鸡头也不做凤尾。
三、学习4——9自然段
1、但玄奘后来为什么又留下来了呢?方丈到底用了怎样的方法留住了玄奘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4——9自然段,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1)问玄奘要做太阳还是烛火?太阳和蜡烛有什么不同? 问要做烛火还是太阳,实际上是想了解什么?(是方丈想了解玄藏究竟想做什么样的人先问玄奘的心意,更进一步地明确了玄奘的目标。抓住了玄奘的心理,为下面的启发奠定了基础。)
(2)接下来方丈是怎样做的?同样是松树,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答)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指名说。
(4)对呀,你们的认识和老方丈是一样的,谁来读读方丈的话。
A学生大声读这段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因为松林里有的树木乱枝纵横,只能做煮粥的薪柴,有的树木郁郁葱葱,可以做栋梁,老方丈想借树木成材告诉玄奘道理。我想老方丈借树木成材的环境告诉玄奘不要害怕竞争。竞争反而有利于成才。)
B方丈的话说得多么的有道理啊,你能学着方丈的语气读读这段话吗?自由读——指读-齐读
C其实方丈的话没说完啊,他想说“玄奘啊,假如你……就能成为……,假如你……就只能成为……”请你将方丈心里的话补充出来。
2、你们的悟性很高啊,玄奘是否像你们一样心中有答案了呢?指读第九自然段:玄奘听了,惭愧地说——
(1)你听出什么来了?
(2)交流讨论(惭愧和决心,对这段话的理解)
(3)再读第九自然段,读出惭愧读出决心。板书:方丈 以林为喻 劝导点拨
3、“再回头看看,法门寺还是原来的法门寺 晨钟暮鼓,香客如流,没有时间;名满天下,水深龙多,压力大。玄奘现在该怎么做呢?
4、周围名僧多好,正好可以求教。同样是法门寺,同样是玄奘,心态变了。
5、学到这儿,我忽然觉得老方丈很了不起,他没有说一句要玄奘留下的话,却让玄奘留了下来。我很想请两个同学读方丈和玄奘的话,其他同学读旁白,我们一同来体会老方丈是一个怎样的长者?(循循善诱的长者、很有耐心、教育有方、深入浅出、以理服人)老师真的要向他学习啊!
四、学习10—11自然段
1、有这样的师傅真是幸福啊,玄奘的心终于定下来了,结果怎样呢?引读第十自然段。
2、了解历史,读过《西游记》的同学都知道,这棵大树了不得,他在31岁时去取真经。19年后,带着650卷真经回国。作为伟大的旅游家、翻译家、佛学家,不仅是中国 ,在世界,玄奘都成为太阳式的人物。
3、后来玄藏又遇到了那位曾经劝他离开的僧人,玄藏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同座位的同学交流一下。
4、是啊,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齐读)
五、拓展
1、玄奘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生命的林子,那么同学们,你们的生命的林子在哪儿呢?。
2、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生命的林子,让我们在那片生机勃勃的林子里去竞争、去锻炼自己,让自己也成为像玄奘那样有成就的人。请再一次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板书设计:
生命的林子
借树喻人
方丈————————玄奘
点拨引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生经济能力调查报告 a.doc
- 情态动词用法小结.doc
- 粉条伴豆芽.docx
- (四川建筑)无砟轨道路基基床垂向动应力分布规律探讨.doc
- 批处理的应用.doc
- 南网普考题目1.doc
- 003-C30普通.doc
- 走出去的冲动??中国企业.ppt
- 02_第三章管理sqlserver2000.doc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课件_平面图形的拼组_1.ppt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