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灭火管理责任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灭火管理责任方案

防灭火管理责任制度 一、防灭火管理责任总则: 1.矿长对矿井防灭火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矿上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2.通风科负责自燃火灾和矿井火灾的处理。 3.机电科负责电气火灾和机械火灾的预防。 4.生产技术科负责地质、测量、开拓、开采设计和生产工艺方面预防自燃火灾和外源火灾。 5.安全科负责灭火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日常的井下明火管理。 6.供应科负责矿井防灭火工作所需材料、设备的供应。 7.财务科负责矿井防灭火工作所需资金。 8.和矿上救护队签订协议,负责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救灾工作。 9.由内因、外因火源引起的井下火灾。统称为矿井火灾事故。凡发生矿井火灾事故,均须进行事故统计与分析,并按规定向公司呈报事故报告。 10.矿井防火工程项目应列入矿井生产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度、月度计划。矿井防灭火所需的费用,材料和设备等必须列入公司财务和供应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防灭火装备管理制度: 1.矿井必须按《规程》的要求设计和建立灭火供水系统,并在矿井、水平和采区投产时同时使用,并保证送到用水地点时,管中水压不低于0.4Mpa,水流量不少于0.6m3/min。 2.消防水管路的下列地点必须设置三通阀门。 (1).主副井井口。 (2).井底车场附近及清撒平巷、装载硐室内。 (3).主要大巷、倾斜巷道、采区巷道每隔100m处。 (4).皮带运输道每隔50m,皮带机头、机尾附近15m以内。 (5).采用可燃性支护材料的巷道每50m处。 (6).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40m以内。 (7).掘进工作面进口处。 (8).其它易发生火灾的地点。 三通阀门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和维修,必须有明显易辨的标志,其出口禁止射向电缆接线盒及其它电气设备。 皮带运输巷每个三通阀门上必须接一根25m长软管。 3.矿井进风口应装设防火铁门,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的安全措施。井下机电硐室、火药库、风动工具清洗硐室的出口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 4.皮带运输机应装设皮带火灾报警装置和自动洒水装置。 5.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胶带输送机或液力偶合器的地点,都应配备合格的、数量齐全可靠的消防设施,并在《灾变计划》中明确规定。 6.矿井应该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库内所配备消防材料品种、数量符合《灾变计划》。 7.矿井必须建立矿井反风系统,用于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及总回风巷发生火灾时使用。矿井反风装置每季度检查一次,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三、地面防火管理制度. 1.按《规程》要求严格实行明火管理,建立健全明火管理制度,切实做到: (1).严禁携带明火下井。 (2).工业广场内的进回风井口20m内严禁烟火。 (3).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以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器取暖。 (4).井口房电焊、气焊作业必须按《规程》规定进行,且每次要有专门措施并经矿长或总工和师批准。 (5).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矸石山不得小于50 m。 (6).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水量。 (7).井口电气设备必须有防雷击和防短路的保护装置。 (8).严格火区管理。 2.按规程要求严格实行可燃物管理,建立健全可燃物管理制度,切实做到: (1).严格限制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下井,确属下井需要者,必须符合规定,并办理手续。 (2).严禁向地面裂缝或向井下的通道口倾倒炉灰、棉纱、布头和油类等可燃物。 (3).井下清洗风动工具,必须在专用硐室内进行。 (4).严格限制可燃性支护的使用范围。 (5).井下胶带运输机应用不延燃胶带。 3.凡存在可燃性材料、可燃气体和可能产生明火的地点,是严重的外源火灾隐患地点,应拟定管制和检查措施。 4.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四、井下灭火管理制度 1.井下严禁使用灯炮取暖或使用电炉。 2.井下电焊、气焊作业必须按《规程》规定进行,且每次要有专门措施并经矿长或总工和师批准。 3.井下电气设备必须有防雷击和防短路的保护装置。 4.严禁使用产生火焰的爆炸材料和爆破工艺。 5.严格火区管理。 6.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及总工办。在现场的科队长、班组长应依照《灾变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的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7.矿调度室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立即按照《矿井应急预案计划》通知有关人员,值班领导在矿长和总工程师未到达前,应立即会同矿山救护队长,通风科长和机电科长等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灭火

文档评论(0)

10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