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阳四中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教学案:第6课时 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山东宁阳四中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教学案:第6课时 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宁阳四中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教学案:第6课时 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复习课时教学案 学案编订人 万宝奎 审核人 万宝奎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教学内容 第6 课时 主题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技能 掌握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习俗和人们社交礼仪的变迁;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及影响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的利用和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过 程 与方法 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近代习俗变化所反映的社会进步;认识到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认识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自主学习 归纳提升 【时空定位】 清末:淞沪铁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最早在中国办报的是在华传教士,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纸;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民国以来:“断发易服”、西装传入、旗袍和中山装流行;西餐的传入;中西合璧和完全西化建筑的出现;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汽车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民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渔光曲》。 新中国50—70年代:列宁装、绿军装;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宝成铁路、兰新铁路;武汉长江大桥;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发展有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国电视业诞生。 改革开放后: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政府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九五”末期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中国拥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008年,中国网民人数居世界第一。 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 一、网控全局——知识结构化 考点1|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一、“断发易服” 1.“易服” (1)原因: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②清政府对制度进行改革③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①先民间仿效,后政府改革②长袍马褂和并行不悖 ①人们根据各自的、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自由选择服饰,丰富了生活②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如中山装和旗袍 2.电影 (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 (2)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 (3)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 三、移风易俗 1.礼仪的简化:民国之初,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2.婚姻的变革: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3.丧葬礼仪的变化: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 考点2|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一、铁路 1.地位: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2.发展历程 (1)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 (2)1888年,紫光阁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3)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资本输出的表现)。 (4)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5)民国以后,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二、水运 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但在列强挤压下,处境艰难。 3.民国后依然在艰难中求生。 三、航空 1.起步于1918年,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2.1918年,北洋政府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拟定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轻巧识记]   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四、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