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共17张PPT).ppt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共17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共17张PPT)

* 一.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 (1)氏族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为什么这种制度到了商周时期会遭到破坏? (2)贵族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奴隶社会) 2、井田制的含义、鼎盛时期、实质、特点、瓦解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 3-1: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及其含义? 3-2: 占主体地位的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它的来源有哪些?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 3-3:土地兼并的含义、方式、根源、影响? 3-4: 均田制的含义、出现的时间、原因、特点、影响? 二.土地私有制下经营方式的变化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1:租佃经营的概念、发展、影响 课前预习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简单说就是土地归谁所有,如何使用、管理的制度。 回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经济格局 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 产业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生产规模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 所有制结构 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 经营方式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1.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 井田制 (1)产生: 商代 (2)盛行: 西周 (3)实质: 春秋时期 原因: 表现: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调整 (铁犁牛耕) (税制改革)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公田”被抛荒 “私田”变私有 (贵族间频繁争夺土地) (4)开始崩溃: 以国有为名贵族土地所有制度 3.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制 1.“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 A.周王         B.贵族 C.平民 D.奴隶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一书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3.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 B“废井田,开阡陌”。 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 封建社会土地制度主要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请问这三种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历史上消亡的时间分别是  A.1840 1949 1956  B.1912 1949 1978  C.1912 1952 1956  D.1840 1956 1978 2.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变化 (1)土地来源: 公田转化 军功赏赐 土地买卖 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 (2)土地兼并 →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战国→汉代→宋初→明清 过程: 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 土地兼并 含义: 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方式: 买卖、抵押、赏赐、强占 根源 影响: 1)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的存在 2)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土地保值增值,商业资本购买地产 3)社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原因: 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政府税收减少影响国家财政; 经济上:农民:贫困; 地主:封建地租重,更乐意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态度: 北魏:颁布均田令 隋唐:推行均田制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4.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三、 土地私有制下经营方式的变化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1.自耕农私有: 2.地主私有: 男耕女织 租佃关系 “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1)材料说明在土地的经营中出现了什么方式? (2)这种方式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3)你认为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