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学府岳麓书院.docx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学府岳麓书院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坐落于湘水之滨,南岳之麓,四周林木荫翳,院内幽静雅致。一千多年来,众多博学鸿儒在这里开坛设讲,湖湘文化也由此形成。今天,它仍然延续着教学功能,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无论对于古代的儒生还是今天的学子,这里都实在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而从岳麓书院的地位和影响来看,这里又绝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走进岳麓书院,远远地就看见大门两侧白底黑字的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比上面宋真宗御笔题写的“岳麓书院”匾额还要引人注目。湖南人的文化自信在这八个大字中彰显无遗。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长盛不衰。清末,在兴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的大潮中,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门口这副楹联却不是一开始就挂上去的。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公元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唐五代学人在山中办书院,掌教者称山长。到南宋及元,官立书院,设山长,讲学以外,总领院务。清乾隆改称院长,清末仍用旧名)。门人请其撰题大门楹联,袁以“惟楚有材”为上联,令学生们应对。“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学生们正苦思冥想之际,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对道:“于斯为盛。”这一句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这副著名的流水对就此撰成,常有湖南人引以为傲。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认为,人们对此有误读。这副楹联的意思应该是楚国出人才,这个时代很盛,而不是这个地方很盛。不过,4月9日,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观岳麓书院时说:“岳麓书院也好,湖南也好,是完全担得起的。”岳麓书院的雏形始于唐代,由僧人智旋等人在岳麓山蟒蛇洞附近建立了类似于学斋一样的书院府,麓山寺碑至今留存。到宋太宗时期,潭州(今长沙)太守朱洞沿袭旧学斋办起了书院,最先称之为岳麓山书院,后改名为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周式担任岳麓书院山长。他接任后,书院的生徒达到数百人,在当时是非常大的规模。周式兴学的事迹很快为宋真宗赵恒所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名句就出自这位皇帝,他对教育极为重视,亲自接见了周式,并封他为国子监主簿。然而周式一心办学,不愿做官,宋真宗被其精神所感动,同意他归院掌教,赐他鞍马和《九经》,并赐御题匾额——岳麓书院。真宗所赐的匾额没有传下来,今天岳麓书院保存的年代最久远的匾额,为明朝所传。?岳麓书院讲堂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镏金木匾:一为康熙皇帝御赐“学达性天”,二为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在武则天、唐玄宗时代,湖南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直到宋朝,岳麓书院兴起之后,才有所改观。时人记载道:“谁谓潇湘,此为洙泗;谁谓荆蛮,此为邹鲁。”洙泗指孔子家乡旁的两条小河,邹鲁是孟子和孔子的家乡。也就是说,岳麓书院兴起之后,湖南已跻身为文化先进地区。湖南大学校歌中唱道:“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朱张”指的是朱熹和张栻两位大儒。张栻生活于两宋之际,是个坚定的主战派。他在担任岳麓书院山长的数年之中,把岳麓书院变成了湖湘学派的基地,在南宋名满天下。作为这一学派的集大成者,张栻完成了湖湘学派的理论化,为学派中一批人争取了学术地位。张栻还与他的好友朱熹在岳麓书院举办了著名的“朱张会讲”。朱熹来过岳麓书院两次:第一次是在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带着几个学生从福建骑马来与张栻会讲了三个月,留下“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谚语。据说因为远道来听课的学生太多,所骑的马把岳麓书院门前池塘的水都喝干了。今天岳麓书院的讲堂中,仍为朱张二人摆放着两张座椅。第二次是在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朱熹作为湖南的地方长官经营岳麓书院。“朱张会讲”使湖湘文化、湖湘学派达到巅峰,与中国其他区域的文化相比,经世思想传统在湖湘文化中表现特别突出。及至清末,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倡导经世,呼唤改革,“三湘学人诵习成风,士皆有用世之志”,这部著作为湖湘文化吹拂起一派新风。魏源是晚清经世派的杰出代表,此后从岳麓书院走出的知识精英们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魏源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被他的后辈师弟们用于实践。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人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近代学校,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谭嗣同、陈天华、黄兴、邓中夏、蔡和森、何叔衡、程潜等众多革命者都出自岳麓书院,湖南也成为辛亥革命时期“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操着湖南口音的有识之士们走出三湘大地,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的中心人物。毛泽东与岳麓书院毛泽东的老师,也是他后来的岳父杨昌济是岳麓书院的教授。1917年和1919年,毛泽东曾两次居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在此期间他创办了《湘江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