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宋词中的楼栏意象.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宋词中的楼栏意象

宋词中的楼栏意象 宋朝,随着词的表现领域和创造题材不断扩大,词已经不是宫廷教坊的专利,歌馆、酒楼、妓院、庭舍、码头、羁所,都可以是演唱的场所,而这些地方,大都有楼栏,生活的实际表明,凡登高望远,尤其是倚楼凭栏,最易勾起情绪。宋人王闢之记当时人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呼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抒写胸中激情或不平。 同时,登楼凭栏似乎成为当时文人的一种时尚,正如辛弃疾《摸鱼儿》一词所写“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找“愁”的最佳感觉,楼栏之所,再好不过了。 再说说心境。楼栏之所,或临水,或悬高,可心旷神怡,而更多的却是易生惆怅和烦恼。一些经历坎坷、饱经世事沧桑的词人就在他们的作品中告诫人们莫上楼、莫凭栏,因为楼上易生愁情,凭栏愁更愁。欧阳修在词中发出警告“楼高莫近危栏倚”(《踏莎行》),苏东坡“悔上层楼”(《沁园春》)。然而,词人并不因此不去倚楼凭栏,柳永“厌厌无寐,渐晓雕栏独倚”(《佳人醉》),长夜不眠;晏殊“曲栏杆影入绿波……酒醒人散得愁多”(《浣溪纱?又》)酒后倚栏独凭。这些个性行为反映了词人心虑神丧,彻夜不能寐,借酒消愁愁却更愁!苦苦徘徊之余,见一栏杆,倚在侧边,希望身心有所依靠。无奈楼栏只是楼栏,无生命的建筑物,并不能吸苦纳愁,掩盖不了的词人内心的郁闷和愁思,在楼栏意象中还是很昭彰。其中有思念故人的,“独自凭栏……水阔山高人不见,有泪无言”(欧阳修《浪淘沙?又》),写欧阳想念往日和故友在一起游乐的美好情景,而今却“人不见”,心中酸楚“有泪无言”。潘阆《酒泉子?其四》中“尽日凭栏楼上望……思人云水寒”也是这样,词人楼上凭栏远望,和故人一起在西湖泛舟钓鱼的美好情景历历在目,但那仅仅是幻觉,只得“思人云水寒”,留下长时间的惆怅哀婉。有思念佳人美色的,“池上凭栏愁无侣,念粉即言语”(柳永《甘草子》),张先的《醉落魄》中“朱唇浅破桃花萼,倚楼谁在栏杆角。”亦表达词人思念红粉佳人的苦衷。当然也有怀念美好景观的,“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闲凭栏干处”(欧阳修《采桑子》)写了词人倚栏远眺,西湖美景一览无余:“无絮蒙蒙,垂柳尽风”。 春夏秋冬,四时运转,利用季节来抒胸臆表情怀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手段,而在凭楼倚栏意象中则以春秋二季居多。阳春三月,生机盎然,繁花似锦,但岁月无情,时光流逝,春去也!词人思春思人,惜春而惜年华如水一去不返。吴感之《折红梅》中“大家留取,时倚栏杆,闻有花折,劝君须折”,词人眼看春去梅残,桃繁杏盛,倚栏无语,喟叹人生苦短,劝慰人们珍惜美好光阴。秋天本应是欣欣向荣、丰收硕果的季节,但这一切在词人眼里并不存在,他们看到的只是梧桐深院,落叶秋风扫,抑或是大雁南飞,离情别意不了。这在凭栏意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张惠民在《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一书中说:“有寄托,故隽永而有味,能启人深度之思,悲慨之情怀。”比如柳永《玉蝴蝶》中有“凭栏悄悄,目送秋光”,以月淡露冷、梧叶飘黄的晚秋景色寄托词人的一番情伤。秋是文人的季节,在楼栏意象中得到很彻底的应证。 词人倚楼凭栏时大多孤单茕独,所述往往是一人之境。试看:晏几道《御街行》中“栏杆倚尽独慵去”,欧阳修《少年游》这“栏杆十二独凭春”,《蝶恋花》里“独倚栏杆心绪乱”。为何独倚?愁使之然也!词人忧愁之时,却又无处倾吐,只得一人独处,而栏杆之所是最适合宣泄惆怅和烦恼的地方(前面已交待)。 二 北宋后期,虽战事不断,但还不曾祸及文人,广大词人仍生活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中,因而或述胸中不平之事,或别友人离去,或思征夫归来,或叹人生艰辛,或道羁旅行役之酸楚,因而虽倚楼凭栏,此意象仍只为个人抒情发愤之用,颓废伤感亦是为了个人情怨。但到了南宋则迥异。从南宋前期始,一些词人虽登楼凭栏,却一改词的哀怨氛围,抒发了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岳飞的《满江红》就是这类词作的代表:“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作品抒写了岳武穆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也表达了作者雪耻复仇、重整河山的豪情。该词情辞慷慨,悲壮激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的得来,无疑与作者凭栏有极大的关系。这类词,作者本身就是身体力行、积极抵御外侮的爱国将领,如上述的岳飞,以及李纲、胡世将、张孝祥、辛弃疾等人,他们活动在外族侵扰、国家面临危亡的动乱时期,却又不被知遇,只好在词中抒发一腔爱国热情。如李纲的《六玄念》:“高楼谁设?倚楼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全词吊古伤今,宣泄了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张孝祥的《水调歌头》写他“徒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进而在岳阳楼上倚楼凝思,联想到屈原,勾起自己的敬仰之情。胡世将《酹江月》倚词的结尾处“栏杆拍遍,独对中天江月!”是一种何等悲切的激情!卢祖皋《贺新郎》写道:“猛拍栏杆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