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内科学1.5肺痈.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1.5肺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肺痈的特征,熟悉各个阶段的辨证要点。 2.掌握治疗肺痈的大法、主方及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治法。 3.重视排脓解毒,不能早投补敛,以免留邪 一、概 述 (一)、定义 肺痈是由热毒血瘀,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至咳吐脓血为特征。 (二)源流 1.肺痈之名首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 略》,张仲景提出:“始萌可救,脓成则 死”。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成脓者治以排 脓,用桔梗汤。 2.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肺痈 者……寒乘虚伤肺,塞搏于血,蕴结成痈, 热之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 3.明代李健斋《医学入门》:“咳唾脓血腥臭,置之水中则沉为肺痈。” 4.明代陈实功提出:初起在表者:散风清 热;已有里热者:降火抑阴;成脓者:平 肺排脓;脓溃正虚者:补肺健脾。 (三)、范围 西医学的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化 症,如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坏疽以 及支气管扩管合并感染等疾病,均可参 照本病辨证论治。 风热毒邪 感受外邪 风寒化热 酒辛厚味宿疾 痰热内盛 酿湿蒸痰化热 (二)病机要点: 1.病理性质属实热证。 2.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热壅血瘀。 3.病机可归纳为热壅瘀血结,血败肉腐,蕴毒成痈。 4.病位在肺。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发病:感受外邪病史,起病多急,病情进展快。 2.主症:发热,咳嗽胸痛、咯吐大量腥臭浊痰,甚则脓 血相兼。 3.相关检查:血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显著增加 痰液涂片革兰染色检查,痰培养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如 为血源性肺脓肿,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胸部X线检查 可见肺野大片浓密阴影,其中有脓腔及液平面,或见两 肺多发性小脓肿。 (二)鉴别诊断 1.肺痈与痰热蕴肺证 痰热蕴肺,热伤血络证候时,亦可见发热、 咳嗽、胸痛、咳痰带血等症状,但一般痰热证为气分邪热动血伤络,病情较轻; 肺痈则为瘀热蕴结成痈酿脓溃破,病情较重。 临床特征亦有不同,前者咳吐黄稠脓痰、量多,夹有血色;肺痈则咯吐大量腥臭脓血浊痰。 2.肺痈与风温 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但肺痈之振寒,咯吐浊痰明 显,喉中有腥味是其特点,特别是风温经正确 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不 退,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 痈之可能。 (一)辨证要点: 1、辨别四期: 初期: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症;痰白 或黄、量少、质粘,无特殊气味。 成痈期: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热瘀 血蕴肺证候;痰呈黄绿色、量多、质粘稠、有腥臭 味。 溃脓期:痰热瘀阻,血败肉腐出现脓血痰、量较多、 质如米粥、气味腥臭异常。 恢复期:邪去正虚出现痰色较黄、量减少、质清稀、 臭味渐轻。 2、辨证候顺逆: 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顺证: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而渐少,臭味转 淡,饮食知味,胸胁少痛,身热退,脉缓滑。 逆证:溃后音哑无力,脓血如败卤,腥味异 常,气喘鼻煽,纳差,胸痛,身热不退,指甲 青紫,颧红,脉弦涩或弦急。 (二) 治疗要点 1、治疗总则:祛邪 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①脓未成时,应注重清肺消痈; ②脓已成以排脓解毒为先; ③脓毒消退后应清补; ④治疗始终不离“清”。 2.分期施治: 初 期:清肺散邪 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溃脓期: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恢复期:阴虚气耗者以养阴益气;久病邪恋正虚以扶正祛邪。 (三)分型论治 (一)初期 [临床表现] 1.主症:发热微恶寒,咳嗽,胸痛、咳时尤甚。 2.兼次症:咯白色粘痰,痰量由少渐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 3、舌象:舌淡红,舌苔薄黄或薄白少津。 4、脉象:脉浮数而滑。 [证机概要]:风热外袭,卫表不和,邪热壅肺, 肺失清肃。 [治疗原则]:疏散风热,清肺散邪。 [代表处方]:银翘散。 (二)成痈期 [临床表现]: 1.主症: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不寒、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黄稠痰或黄绿色痰、自觉喉间有腥味。 2.兼次症:咳嗽气急、口干咽燥,烦燥、汗出热不解。 3.舌象:舌质红,舌苔黄腻。 4.脉象:脉滑数有力。 [证机概要]:热毒蕴肺,蒸液成痰,热壅血 瘀,蕴酿成痈。 [治疗原则]: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代表处方]: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三)溃脓期 [临床表现]: 1.主症:咯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 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 不能卧。 2.兼次症:身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