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第18课 诗词三首 课件1.pptVIP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第18课 诗词三首 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第18课 诗词三首 课件1

虞美人 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有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1、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2、三度对比(横向),隔句相承(纵向) 3、比喻巧妙,愁情永恒。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 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思考: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渲染“空城”的 青青荠麦 景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空城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声 ―― 清角吹寒 这些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词人“黍离之悲”的? ①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萧条冷落,昔盛今衰 ②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 ③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就-→“物是人非事事休”,凄清冷落 ④红药――直抒胸臆-→“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 名句欣赏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 “惊” ――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朗 读 注意: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感情基调把握 解 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时诗人才36岁。 对首联的“世事艰”与颔联的“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该如何理解? 颈联和尾联采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塞上长城”,檀道济的典故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