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十二 现代中国经济.doc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十二 现代中国经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十二 现代中国经济

专题十二 现代中国经济 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1955年国家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各种商品票证。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奇缺 B. 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 C. 规范市场经济、统一消费行为 D.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镇城已建立 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 A. 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B. 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 C. 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D. 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 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B.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 ( ) ①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并重 ②招商引资是为了解决我国建设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③2003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招商引资国家 ④“走出去”是为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6、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文,提出“由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自发涨落来做出决策。”这与同时期的思想家孙治方观点一致,但学术界对此反应不一。该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 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 B. 市场经济理论已然引发探索 C. “左”倾错误弥漫使“双百”方针开始遭到破坏 D. 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 在古代,有“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这反映出 ) A. 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 B. 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C. 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 D. 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 1958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中说:“‘二五’时期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群众路线来进行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这样,国家可以少出资金。比如,农民在‘二五’时期义务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开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资计算,劳动折价约在500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这一论断( ) A.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好转B. 是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肯定 C. 指出了农村集体化的优越性D. 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 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 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 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工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由此可推断出 ) A.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 B.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 C.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 D.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 20世纪80年代,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是(  ) A.解决了温饱问题 B.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C.促进国企改革 D.打破闭关锁国的政策 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