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单元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单元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单元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解析版)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 1.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A. 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 C. 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 D. 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世纪末正值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赔款,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故D正确;A不是清政府主要目的;B中支持说法错误;C中救亡图存不是主要目的。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原因 【名师点睛】 阶段 原因 表现 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2)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短暂春天(1912-1919年) (1)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2)厂矿企业增多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萧条 较快发展(1927-1936年)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2)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 (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 (1)美国商品的冲击(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 导致通货膨胀,工厂、矿山、店铺等纷纷倒闭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三大热潮”,这三大热潮的共同点有。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暂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③说法错误;①②④正确。所以答案选C。 点睛:属于组合项的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出③错误;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 1931年,宋棐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迅速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说明 A. “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 B. 外国洋货价钱太贵 C. “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 D. 外国洋货质量太差 【答案】A 【解析】结合“1931年”“抵制洋货”,当时我国掀起了抵制洋货的群众爱国运动,而“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故选A;B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4.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甲午战争后 C. “一战”期间 D. 国民党统治后期 【答案】C 5. 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政府的推动 B. 国内政局的稳定 C. 国际社会的支持 D. 科技发展的影响 【答案】A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变动·民族工业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6. 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 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B. 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获得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期,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重新回到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快速地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要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故C项正确;A B D三项只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和重要原因。 7. 1912-1919年间,中国第一、第二大工业分别是 A. 纺织业和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