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二)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胞吞和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细胞衰老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C.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吸收需要酶和色素的参与 D. 细胞代谢是指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的许多化学反应 【答案】C 【点睛】学生容易误认为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吸收既需要酶的参与,也需要色素的参与。 2.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发挥作用后数量和性质不变 B. 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说明该细胞已分化 C.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都能合成蛋白质 D. 高温加热后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其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而部分蛋白质类的激素发挥作用后就失去活性,A错误;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才表达,因此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为红细胞,该细胞已经发生分化,B正确;细胞核中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半自主细胞器,含有DNA和核糖体,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相关蛋白质,C错误;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Cu2+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高温加热后的蛋白质只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仍然存在与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相似的肽键,一样会有颜色反应,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容易误认为高温加热后的蛋白质结构破坏,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错选D。 3. 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⑦代表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初级精母细胞,其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 B. ②③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 ④⑤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基因组成也相同 D. ⑦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答案】D 【解析】因由①分裂成的②、③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为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故①是初级卵母细胞,已完成DNA复制,其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A错误;②、③依次为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④⑤是②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极体,染色体数目相同,基因组成也相同,⑥是③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极体,由于⑦中染色体多了一条,故⑥的染色体数少一条,和④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组成都不相同,C错误;⑦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含B和b的片段交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B和b的染色单体都移向一极形成的,D正确,所以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像、染色体的变化,还要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异常行为能进行准确的分析,才能判断选项的正误。 4. 组胺是体液中的一种化学物质,组胺的H1受体有些分布在毛细血管壁细胞膜上,与组胺结合后可促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些分布在神经细胞膜上,与组胺结合后会使神经元兴奋,有助于人保持清醒。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组胺可以作为一种神经递质 B. H1受体抑制剂可能引起人嗜睡 C. 同一信号分子会引起多种生理反应 D. 组胺减少会引起相应部位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组胺的H1受体分布在神经细胞膜上,组胺与之结合后会使神经元兴奋,组胺就起到神经递质的作用,A正确;H1受体抑制剂阻止组胺和H1受体结合,不能引起相应的神经元兴奋,导致人嗜睡,B正确;因组胺的H1受体有些分布在毛细血管壁细胞膜上,有些分布在神经细胞膜上,故组胺会引起多种生理反应,C正确;组胺的H1受体分布在毛细血管壁细胞膜上,与组胺结合后可促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增高,血浆的渗透压相对下降。结果使血浆中的水分更多地渗透到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增加,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故组胺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所以选D。 5. 外来入侵种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很大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外来入侵种往往与本地物种竞争,使后者生存受威胁 B. 外来入侵种可使生物多样性增加,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 外来入侵种适应当地环境且缺乏天敌,其数量往往增加 D. 外来入侵种可与本地物种杂交,从而使本地物种的基因组成改变 【答案】B 【解析】由于外来入侵种竞争力强,本地种往往被其取代,成为优势物种,这种变化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生境,导致其他的本地种消失,引起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打破当地生态平衡,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外来入侵种和本地种之间可以通过杂交,产生一种新的、有入侵性的杂合体基因型;也可能产生不育的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