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论文--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分析.doc

医学毕业论文--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毕业论文--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分析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分析 [论文关键词]高压氧;突发性耳聋;心理护理;高压氧基础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2例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高压氧基础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3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痊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在突发性耳聋的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多伴有耳鸣,部分伴有眩晕,是耳科严重的急症之一[1]。常为单侧,是一种四季均可发生的常见、多发病,但在春秋季多发。其还是五官科常见的突然发生的感音性耳聋,多在3d内听力急剧下降,确切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迷路水肿、血管病变和迷路窗膜破裂有关[2-3]。2007年4月~2008年10月,我院共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突发性耳聋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岁;轻度耳聋16例,中度耳聋13例,重度耳聋2例,极度耳聋1例;伴眩晕、耳鸣者15例。   1.2治疗方法   本组采用大型空气加压舱,缓慢加压20min,使治疗压力达到0.20~0.25MPa,稳压后给患者戴面罩吸纯氧,吸氧40min,休息10min,再次吸氧40min;总吸氧时间为80min,然后在20min内缓慢减压出舱。1次/d,10次为1个疗程。本组患者治疗2~3个疗程,平均2.5个疗程。效果不明显时,可休息7~14d后,再进行第4个疗程的治疗。      2结果   本组3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痊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不明,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除保证改善内耳代谢外,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反应,其表现为焦虑、急躁、易怒等,特别是双侧耳聋者[4]。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是向患者讲解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因素及治疗等有关的知识,以及医护患关系的融洽。护士不但要了解疾病,更要从精神、社会、文化等方面了解患者,由于患者听力下降,在与其谈话时,单侧者应在其健侧耳边谈话,双侧者声调要提高。当患者讲话时,要耐心倾听,全面了解发病的心理因素及社会背景,有的放矢地指导患者,帮助其正确对待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事。与患者交谈切忌流露出厌烦的目光和不耐烦的情绪,以免影响护患关系。   耳聋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往往有焦虑和疑病心理,对治疗丧失信心,应采取暗示加转移法进行安慰,向患者说明这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贵在坚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在住院期间可以看一些趣味性的书籍或听一些轻柔的音乐,使其精神放松、心境平和地接受治疗,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2高压氧基础护理   3.2.1入舱前的准备及护理询问患者有无感冒、鼻塞症状,鼻塞者进舱前给予1%麻黄素滴鼻,排空鼻分泌物。教会患者做咽鼓管调压动作,如吞咽、张口、打呵欠、捏鼻鼓气等。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检查咽鼓管是否通畅(中耳镜下,患者吞咽动作时,可见鼓膜扇动,则表示咽鼓管通畅)。换纯棉衣服,进舱前排空大小便,嘱患者勿抹油脂化妆品,禁用头油、发胶等,以免遇氧气自燃。教会患者进舱后如何与舱外医生联系。   3.2.2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患者入舱后,舱内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陪护患者进行治疗。详细介绍舱内的环境、通讯设备以及使用方法,不得随意搬弄舱内阀门、开关、按钮等设施,以防发生意外事故。做好预防各种气压伤基本知识的宣教,加压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捏鼻吸气,密切观察病情,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反复、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开启咽鼓管的动作与方法;如有不适应减慢或停止加压,待患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升压。舱压升至治疗压力时,通知患者戴好面罩,指导患者正确的吸氧方法;吸氧时嘱患者不要讲话、吃东西,不做深呼吸,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昏、出汗、恶心、面肌或口角紧张抽搐、刺激性咳嗽、胸骨后疼痛等氧中毒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刻中断吸氧。减压时由于气体膨胀吸热,使舱温下降,应注意为患者保暖,以防发生感冒而影响治疗,嘱患者保持自然呼吸,不要屏气与剧烈咳嗽,防止发生肺气压伤。   3.2.3出舱后的护理护送患者回病房,继续做好保暖工作,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瘙痒、关节疼痛等减压早期症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减轻高压氧治疗后的疲劳,给予能量合剂、扩血管治疗,促进活血化淤、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休息;有的患者伴有头昏、耳鸣,更应注意安静休息,起床活动时动作要慢,有事外出时要防止发生意外;应用抗凝药物者,要注意防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