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技学名药商机可观吸引药厂纷纷投入抢攻场
生技學名藥商機可觀 吸引藥廠紛紛投入搶攻市場
產業分類:生技醫藥
產出單位: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作 者:陳麗敏
日 期:2009/11/08
一、美國生技學名藥市場之門即將打開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生技醫療政策首在改革醫療保險制度,除強調疾病的早期預防與診斷,以降低高額的醫療保險給付外;並主張生技學名藥(biogenerics)上市的核准法規應儘速明朗化,降低藥價以照顧窮人。由於相較於品牌藥,生技學名藥的成本低為其最大的優勢。因此,預料延宕已久的「生技學名藥法案」將會儘速簽署通過,帶動美國生技學名藥市場的興起。
反觀歐盟EMEA對於生技學名藥則早已有明確的上市規範,許多生技藥品,如紅血球生成素(EPO)、胰島素、白血球生成素(G-CSF)、干擾素(interferon)與生長激素等,其歐盟專利保護期限均已屆滿。而其中有些產品在美國亦都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限,如胰島素(Humulin與Novolin)、生長激素(Genotropin)與干擾素α等。由於美國生技學名藥的上市法規可望今年通過,而美國又是全球最大的生技藥品市場,因此,預期將創造出相當可觀的市場商機,美國勢必成為各大藥廠的兵家必爭之地,也因此使得許多大藥廠正積極規劃進入生技學名藥市場。
二、藥物專利到期帶來生技學名藥市場的成長動能
生技學名藥未來的市場潛力重要的動能在於,有許多暢銷生技藥品的專利保護已經到到期或將陸續到期(表一)。估計2009~2015年至少有15個生技藥品專利即將到期,該些產品在2008年的銷售額合計達320億美元。且全球前10大暢銷生技藥品的美國專利亦將在2019年之前陸續到期,依2008年全球銷售額依序為:Rituxan、Enbrel、Remicade、Avastin、Herceptin、Humira、Neulasta、Aranesp、Procrit、Epogen等,2008年這10大生技藥品的全球銷售額合計達440億美元。
表一、美國專利已經/即將到期的生技藥品
三、大藥廠積極佈局 準備搶攻市場
許多大藥廠已經開始採取行動建立生技學名藥的能量(表二),其中Merck Co.算是相當積極的大藥廠之一。傳統上Merck為致力於小分子藥物的藥廠,於2006年以4億美元收購GlycoFi Inc.開始佈局生技藥品市場。事實上,Merck收購GlycoFi原本是計畫利用該生技公司的酵母菌glyco-engineering 技術開發新穎的生物製劑。但在經過市場評估後,如今Merck修正其計畫,轉而開發生技學名藥,以縮短獲利時程,並因此成立Merck BioVentures專攻生技學名藥的開發。今年2月又以1.3億美元收購了生技學名藥公司Insmed的生技學名藥產品以及生產設備,產品包括INS-19 (G-CSF) INS-20 (pegylated G-CSF)、INS-21 (interferon beta)與INS-22 (EPO) 等產品線。
表二、投入生技學名藥的學名藥廠、大藥廠與生技公司
除了已收購的Insmed的生產設備外,Merck並自己建立生物製劑的生產設備,預計將可於2012年開始營運。Merck的CEO Richard Clark表示,Merck希望能成為高品質、價格具競爭力的生技學名藥領導廠商。Merck目前的規劃是在2012年之前至少有5個生技學名藥產品已至後期開發階段,並期望在2012~17年間推出6個產品上市。
此外,Merck今年3月411億美元收購Schering-Plough同樣亦是為了希望藉此提升生技藥品的能量。由此可見,Merck在生技藥品的佈局,一方面是透過生技學名藥累積經驗且早日有產品上市,另一方面則是持續建立專屬技術,進一步強化該公司在新穎生物製劑的產品研發線。
在大藥廠中最早投入生技學名藥市場者則非Novartis莫屬,Novartis旗下的Sandoz於2005年在澳洲上市全球第一個生技學名藥-生長激素Omnitrope,其後陸續在歐洲許多國家推出Binocrit (Epoetin alfa)與filgrastim (Amgen的Neupogen)等生技學名藥,使其母公司Novartis因此成為生技學名藥的領導廠商。
除Merck與Novartis外,AstraZeneca亦於2007年收購生技公司MedImmune,期能透過MedImmune進入生技學名藥市場。Eli Lilly則在2008年10月收購生技公司Imclone,使該公司因而具備生技學名藥的能量開發產品,並於2008年12月宣布將進入生技學名藥市場。學名藥大廠Teva亦宣布與致力於委託生產生技藥品的Lonza進行策略性合作,其目標即是鎖定在全球生技學名藥市場。
四、技術與資金為成功關鍵
目前全球許多大藥廠都正面臨一些難解的課題,包括:暢銷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