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第四章 秦以后的儒学
思考:
1.儒家的社会理想、现实目标、终极关怀及思维方式与方法是什么?
2.宋明理学的特点、主要流派和基本思想怎样?; 第四章 秦以后的儒学
第一节《礼记》及《孝经》的哲学思想
《礼记》为儒家五经之一,是战国末到秦汉年间儒者用来解说《仪礼》的文选。内容主要是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记述孔子关于做人的原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政治和伦理思想。《礼记》有戴德的《大戴礼记》和其侄子戴圣的《小戴礼记》两种传本。
《孝经》是汉初儒家七经之一。《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谓:“《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 ); 一、《礼记》的哲学思想
(一)《礼运》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目标
《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或秦汉之际儒者托名孔子答问而写的著作。其宗旨是阐明礼义的根本和礼制的运行。东汉郑玄注:“名曰《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王)相变易阴阳转旋之道。” ; 1.《礼运》的社会理想:“大同世界”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 2.《礼运》的现实目标:“小康”社会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二)《大学》的终极关怀:“三纲领”、“八条目”
《大学》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分为《经》和《传》两部分。朱熹认为首章“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唐代以前,《大学》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至唐代韩愈等人引用《大学》,开始为人们所注目。到宋代,程颢、程颐非常重视《大学》,称之为“孔门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朱熹继承二程思想,遂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将其列为《四书》之首。 ; 《大学·经一章》(“三纲领”、“八条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三)《中庸》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孔伋 (子思)之手。自唐代韩愈等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程颢、程颐百般褒奖宣扬,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使其成为《四书》之一,并为之作章句集注,才开始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1.《中庸》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也。 ;中山大学校门校训; 2.《中庸》的思维方法:尚中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二、《孝经》的孝道思想
《孝经》是汉初儒家七经之一。《汉书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