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图形创意第二章(上)讲解材料.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者: 顿梦 作者: 李玲 作者: 王敏战 作者: 王敏战 作者:徐慧 课题3 视点动态 一、概念阐述 从民间图形来看,有不少侧面头部是正面双眼的造型,甚至还出现了两面人、三面人,甚至四面人,图2-16为陕西民间剪纸中侧面头像出现正面双眼造型。这是因为民间艺术历来有“求全求美”的传统,所以人有两只手,两条腿,不论正面侧面,都要完整地画出来,很少有表现侧面人物而只画一条腿、一只胳膊的。如何既要表现正面又要保持侧面呢?民间艺人采取了视点动态的分解方法。 图2-16 民间剪纸中的“多面人” 图片来源:吕胜中《造型原本》 民间艺人的视点没有固定在画面中表现对象的某个点上,而是随时改变自己的位置,绕行在对象的周围,并随时记录看到的物象的不同侧面,得到“求全”的画面。如图2-17所 示,陕西剪纸《回娘家》中,动物的四条腿一般齐出现在画面上,侧面的身子安上正面的头,坐在马上的人两只腿伸向一边,乍看不合理,甚至还有些荒诞。 图2-17 陕西剪纸《回娘家》 图片来源:吕胜中《造型原本》 这些都是因为民间百姓对物象的视点感受绝非西洋透视法那种定点定位的理性方式,而是把自己想象为绕行在对象的周围,不停变换自己的观察地点,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所有印象用平面的表现手法肯定下来,这就产生了二维画面多维视点重叠的现象。 这种将形体按视点变化剖析分解,再重新构成的方式,在研究和表现自然物象时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它超越了物象的外在实际而显示了物象整体性质的更大实际。因此,它们是抽象的,甚至是怪诞的,但它们无不是对物象进行“深层”观察的结果。它们既获得了自己的结构生命,又保留着物象原型的暗示,正如毕加索所说“她们已不是两个人,不过是形体和色彩而已,形体和色彩保留了两个人的这个概念,也保存了她 们生命的律动。” 如果把视点从画外跳入画内,想象自己站在对象之中,原地旋转一圈,再把所看到的东西描绘出来,便可以得到如图2-18所示云南苍源的原始岩画《舞蹈图》的景象。图中五个舞蹈的人挥舞着手臂,围着一个圆圈欢快地跳跃。虽然画中我们无法看到作画者的身影,但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应该是站在舞蹈者中间向四周观看,得到的认知形象。民间艺人通过视点的动态分解,以眼睛“感受”进行亲身调查,能使观者有机会让自己和创作者的想象力与视觉有相仿之处,并重新体验作品的创作过程。 图2-18 云南苍源岩画 图片来源:吕胜中《造型原本》 由民间图形在创作上否定固定视点的观察方法可见,设计师不必满足于平面的、正面的观察,视点可以想象为游走于对象物的四周,尽一切可能的观察点,来连续地体验新的视觉感受。由于不同视点所看到的单元部分并不完整,且相互交错、互相干扰,所以对象的整体形象在消减、弱化,从而凸现出来的是一个“新”的形。这个形态是陌生的,因为它由多个影像重叠而成;同时它又是熟悉的,因为它是由几个依稀可辨的、熟悉的形重合而成。在这里,单个形的意义已不重要,通过不同视点叠加旧的形,在适当整合之后,图形将焕发出与众不同的生命力。 用视点重叠的方法还可以尝试着解决在二维空间里表现多维空间的问题。人都处在一个多维(多度、多次元)的空间里,在欧几里得的立体几何中,点被定义成没有边,也没有纬度的东西;而线只有长度而没有宽度与厚度,存在于一维中;再上升一个纬度便是面,矩形就只有长度、宽度而没有厚度,存在于二维中;立方体有六个面,长度、高度、深度形成了三维体;如果再加上时间,便达到了四维空间。对于设计师来说,熟悉并驾驭多维空间,跳出视觉常态,突破二维或三维空间的限制,寻求空间的特异,将能创造出新的图形刺激。 图2-19所示为勒埭强设计的海报《童年》,沙包上人脸的片断散落而零碎,且不在一个视点上,作者把不同视点上局部扫描的物像片断拼接起来,还原给观众一种逐行逐句细细阅读的感觉。正如毕加索所说:“从前的作品,是加法的总和;现在的作品,是破坏的总和。”破坏了事物与事物之间原有的界限,将其综合并从内在整体关系来考虑他们的联系,这就突破了传统的拘泥于物体外表真实的方式,更注重人的内在心理感受的真实。(图2-20) 图2-19 海报《童年》 图片来源:《IDN Design Awards 1999-2000》 图2-20 霍尼克《老妇肖像》 图片来源:吕胜中《造型原本》 如在素描中表现物体的体积和深度都是由不同明暗的阴影表现的,物体沿着光线的一侧会被照亮,相对的,另一侧就会处于阴影中,所以阴影永远背着光源。作画者必须盯着物体,保持距离和位置才能画出准确的物像。但是如果光源与光的照射变得不那么确定,以前的固定视点的视觉经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