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第7章:种内和种间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学]第7章:种内和种间关系

7.1.1 密度效应 r-选择 和 K-选择 7.1.1.1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7.1.1.2 倒数产量法则 7.1.1.3 -3/2幂定律 7.1.2 性别生态学 7.1.2.2 性比 7.1.2.3 性选择 7.1.2.4 植物的性别系统(自学) 7.1.2.5 动物的婚配制度 7.1.3 领域性与社会等级 7.1.3.2 社会等级 7.1.4 利他行为 7.1.5 通 讯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7.2 种间关系 7.2.1竞争 4. 竞争的类型和一般特征 5. 种间竞争模型 6. 生态位理论 7.2.2 他感作用 7.2.3 捕食作用 7.2.3.1捕食者与猎物 7.2.3.2 食草作用 7.2.4 寄生作用 7.2.5 共生 7.2.6 协同进化 思考练习题 思考练习题 */77 Mantid, plunge插入,feast,享乐scorpionfish鮋,venomous有毒的, Camouflaging伪装的,fleshy肉质的,flap副翼 Profuse丰富的,SPINE刺。 如蝙蝠以回声定位“设备”捕食猎物,一些蛾类以腹部“双耳”感受声纳逃避捕食;灯蛾科种类能发射超声波,使其失灵。蝙蝠为对付这种“先进”的防卫系统,还能通过改变频率,逃避发射蛾类易接受的频率,或停止回声探测,直接接受蛾类所产生的声音,以发现猎物。二者的相互适应是进化过程中的一场真实的“军备竞赛”。 在协同进化过程中,有害的“负作用”倾向于减弱,“精明的”捕食者不会对猎物过捕。实际上,捕食者捕到的猎物多为领域外的、受伤的、有病的、年老的、无家可归的“游荡者”,使猎物种群有更高的素质。 */77 植物与食草动物的协同进化。植物发展了防御机制,如有毒的次生物质;食草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如形成特殊的酶进行解毒,或调整食草时间,避开有毒的化学物质。 如马利筋和欧洲夹竹桃含有强心苷,后者能引起动物呕吐和心脏病发作死亡;斑蝶的幼虫可取食马利筋,它对强心苷免疫,还积累这一物质;鸟类一般不捕食它;一些蝶类还模拟它,采用拟态作用逃避鸟类捕食。这是植物保护机制被动物利用的例子。 2.食草作用: */77 放牧岛屿的植物带刺率高于非放牧的岛屿 */77 GRAZED放牧 角马种群可提高植物的生物量 */77 WILDEBEEST 角马 寄生者与宿主的协同进化,也常常使有害的“负作用”减弱,甚至演变为互利共生关系。寄生者在侵入宿主机体中形成了致病力,如果致病力过强,将宿主消灭,寄生者随之灭亡。寄生者的致病力还遇到了来自宿主的自卫能力,如免疫反应等。 3.寄生: */77 1. 名词解释: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领域性 集群 婚配制度 等级制 利他行为 通讯 密度效应 竞争 偏害 寄生 捕食 偏利共生(共栖) 互利共生 生态位 竞争释放 性状替换 协同进化 */77 2. 简述动物种群的种内关系。 3. 简述生物的种间关系。 4. 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三个法则。 5. 简述动物的婚配制度。 6. 高斯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7. 写出种间竞争模型和捕食模型,并指出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8. 查阅有关种内和种间关系的研究文献。 */77 生态习性相近(食物、利用资源的方式等相同)的两个不同种群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即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共存。这一假说被称为高斯假说,又称为竞争排斥原理(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le)。 3.高斯假说(Gause hypothesis) */77 类型:①利用性竞争;消耗有限的共同资源。②干扰性竞争;个体间直接的相互作用。 一般特征: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一个体的代价远高于另一个体。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资源的竞争结果,如植物对光的竞争影响根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 */77 (1)模型: 1925年和1926年洛特卡(Lotka)和沃尔泰勒(Volterra)分别提出了种间竞争模型。 他们以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为基础,引入了新的参数----竞争系数(α,β)。 */77 α为种群2的竞争系数,表示在种群1的环境中,每增加一个种群2个体对种群1所产生的密度效应(抑制作用)。在种群1的环境容纳量(K1)中,除有N1占据外,还有αN2的空间或资源被种群2所占用了。显然,α越小,种群1的竞争力越强;α越大,种群2的种间竞争力越强。 β为种群1的竞争系数。 种间竞争模型 */77 种群1的增长模型为: 种群2的增长模型为: */77 A. 种群1取胜,种群2被排挤掉。 K1K2/β, K2K1/α B. 种群2取胜,种群1被排挤掉。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