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题2.doc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
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18分)
对话:寻找上海
①主持人:去欧洲,发现就连偏僻小镇上的杂货店收银员都知道中国上海,说报上看到,你们那里发展很快啊。那一刻会感觉,上海这个名词很真实,也很响亮。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身在其中,倒又有了疏离感。外埠人士说,上海像纽约,像香港,今天许多上海人在看待自己居住的城市时,也会冒出游客的心态。上海究竟在哪里? 陈钢:王安忆写过一篇文章叫《寻找上海》。她从上海开埠前绘制的《丹凤楼胜景图》到昔时的脸形、口音、气味,一直寻找到今天的上海。可最后笔锋一转,说:回过头来,又发现上海也不在这城市里。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句上海老歌的歌词: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哪厢?上海不是明明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栖息的地方吗?再看下去,才读懂这位敏感女性的所指。她嫌弃的是当今某些新景观过于光鲜,有一些粗糙的毛边,裁齐了,一些杂芜的枝节,修平了,而她真正寻找的则是那些由粗糙的毛边和杂芜的枝节等细节组成的上海的原生态和无法再生的文化印迹。在我看来,这些才能牵连起上海人内心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主持人:您的意思是,在上海精致的物质外壳下,要找寻她的精神内核? 陈钢: ③主持人:我们《解放日报》曾经做过一期《读懂城市、读懂上海》的选题,就是在讲这层意思:我们生活在城市,我们工作在上海。但是,我们未必了解城市,了解上海。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还只是空间上的城市人和上海人,对于城市和上海的灵魂、气韵、律动,所知甚少。真正的城市人和上海人,应该是文化上的城市人和上海人。当我们在文化和精神上还游离于城市,游离于上海时,我们又怎能称得上是城市人和上海人呢? 陈钢:上海是开中国现代化之先河的百年杰作,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现代元素,是接续城市文脉的基石与可资继承、借鉴与发扬的一个镜像。我们万万不能将之束之高阁,更不能弃之于市。没有文化,就没有精神,所谓寻找上海,更有这一层意味。 ④主持人:换句话说,如果把文化作为城市精神的容器和基调的话,我们除了兴建一流的文化设施、邀请国外知名演出团体频繁来访外,更需要把自己找回来,孕育自发的生长环境。上海有上海的底色,是吗? 陈钢:是啊,上海当然就在上海。她具有现代性的共通背景。移民城市的兼容性、包容性使其汇聚百川,吞吐自若。此外,上海还有丰沃厚实的本土文化作为基石和屏障,当它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并将各种异质文明加以稀释汲纳时,便能焕发出自己的光、能、力。这种种文化产物的交流,勾勒出这座城市的生态、心态、动态,这其中有一种奇异的智慧。 ⑤主持人:开启奇异智慧的钥匙在哪里? 陈钢:积聚人气、文气的土壤,注入开放、创新的元素,同时,我们还要与上海的历史对上话,拉出一根潜藏在人们心中有关这座城市变迁的线路来。台湾作家龙应台每次到上海来,都会到音乐学院来找我,在琴房里,我伴奏,她唱上海老歌,过足瘾。她喜欢《永远的微笑》,说她小时候打酱油过马路,母亲牵着她的手时,时常会哼唱这首歌;现在,她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老人家还是会唱起这首歌,眼里满含幸福。今天《永远的微笑》传给了下一代,当龙应台走在上海的街道上,就会有追寻的热切和满足。 这种根脉是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的,城市文化的传承和绵延也由此展开。让我特别感慨的是,前不久歌手蔡琴在大剧院的演唱会如此轰动,世界各地的华人坐着飞机来赶场,花1000元买门票,就为了听上海老歌。但作为演唱会的顾问,我有另一番隐忧:今天,我们唱《夜上海》来追忆旧上海的似水年华,那50年后呢,我们将留下怎样的作品供后代传唱、来追忆和记取我们这个时代呢? 上海在哪厢?上海在这厢!这是我们必须交付给这个时代的一份答卷。
精致的物质外壳空间上的城市人唱上海老歌这种根脉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这种根脉是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的追寻的热切和满足上海精神内核文化上的城市人“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2分)
10.第⒁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分)
(1)
(2)
1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如何对待“常”和“变”: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