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_论文.docxVIP

略论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_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_论文.docx

略论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 【内容提要】 大历高僧多出于江左,其中长于诗文者颇多,与文人交往也极为密切。充分了解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对于研究大历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历诗歌 佛学造诣 文人交往  大历是一个诗僧众多而且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时期。大历时期的诗僧多出于江左,诚如刘禹锡《澈上人文集序》所云:“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昼公后,澈公承之。”① 大历高僧长于诗文者颇多,堪称一时之风气,似乎这已成为他们显名的重要条件。如皎然《唐苏州开元寺律和尚坟铭并序》云:“(辩秀)门人道亮,道该、清会,亮以毗尼继其行,会以才学俦其贤,该以词华踪其美。”(《全唐文》卷九百十八)《法慎传》载:“以文字度人,故工于翰墨;以法皆佛法,故兼采儒流。”(《宋高僧传》卷十四)又如玄晏,因诗咏而得到刘长卿的赏识。《玄晏传》载:“闻律藏有一时外学之说,或赋诗一章,运思标拔,孤游境外。彭城刘长卿名重五言,大嗟赏之。由是风云草木,每有赋咏,辄为工文者之所吟讽也。”(《宋高僧传》卷二十九)道虔也是一位以文义得到当时文士赞赏的诗僧。任华《送道虔上人归会稽觐省便游天台山序》云:“上人缁侣之澄肇,词场之沈谢……镜湖秋水,当见色空;稽山片云,能引诗兴。”(《全唐文》卷三七六)李嘉祐和戴叔伦均有与道虔酬答之作。李嘉祐《题道虔上人竹房》云:“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6·1899)②(即《全唐诗》第6册,2168页,后不另注)。戴叔伦《送道虔上人游方》云:“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9·3082),显然他也是一位颇受重视的诗僧。 当时文士与高僧交往,也每每看重他们的文才。如韦应物《夜偶诗客操公作》:“多谢非玄度,聊将诗兴同”(6·1899),李嘉祐《送弘志上人归湖州》:“诗从宿世悟,法为本师传”(6·2150),李益《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9·3219),韩翃《题龙兴寺澹师房》:“双林彼上人,诗兴转相亲”(8·2738)等,都是对这些高僧文才的赞美。 道标也是当时著名的诗僧。任华《送标和尚归南乐便赴上都序》云:“南岳有大比丘,其名曰道标。性聪惠颖悟,通于禅门,精于律仪,善于说法,该于儒术。是以禅师伯之,律师仰之,儒流服之。”(《全唐文》卷三七六)《宋高僧传》卷十五《道标传》载:“永泰初受具品于灵光寺顗律师。登以护戒严谨,为时所重。”道标是一位律僧,又兼修禅学。他又是与皎然、灵澈等齐名的著名诗僧。《宋高僧传》载:“标经行之外,尤练诗章,辞体古健,比之潘刘。当时吴兴有昼,会稽有灵澈,相与酬唱,递作笙簧。故人谚云:‘霅之昼,等清秀;越之澈,洞冰雪;杭之标,摩云霄。’”因此得到李益、陆羽等文士的推崇。当时与他交游的公卿文人极多,“故与之深者有相国李公吉甫、大司空严公绶、右仆射韩公皋、礼部侍郎吕公渭、滑亳节度使卢公群、襄阳节制孟公简、同州刺史李公敷、凤翔尹孙公璹、浙东廉访使贾公全、中书舍人白居易、随州刺史刘公长卿、户部侍郎丘公丹、外郎裴公枢、秘阁严维、小谏朱放、越廉问薛戎、夕拜卢元辅。”刘长卿与道标唱和较多,刘长卿作有《送道标上人归南岳》(5·1506)《重送道标上人》(5·1559)等诗,知道标曾居南岳。 少微与当时文人交往密切,许多著名诗人都曾与他唱和。独孤及《送少微上人之天台国清寺序》云:“岁次乙卯,自京持钵而来,给事中天水赵公涓赋诗抒别,卿大夫以下属而和者二十七章。既而飞锡济,休于晋陵,又东至于故苏将涉震泽,踰会稽,上天台,至国清寺上方而止。”又云:“上人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全唐文》卷三八八)少微亦长于诗文,此次由京城南下游方,得许多文人做诗送别,其规模之大,堪称一时盛事。今存者有钱起《送少微师西行》(7·2633)、卢纶《送少微上人游蜀》(9·3180)、严维《送少微上人东南游》(8·2923)戴叔伦《送少微上人入蜀》(9·3082)、刘长卿《赠微上人》(5·1560)《送少微上人游天台》(5·1482)、皇甫曾《送少微上人东南游》(6·2183)等。皎然《酬别襄阳诗僧少微》(23·9217),以诗僧之名称之,可知当时已有诗僧之称谓。诗云:“文字赍秦本,诗骚学楚人。”称道了少微的文才。 刘禹锡文中提及的清江、护国、法振三人均有作品传世。护国、法振的作品世俗气较重,而缺少诗僧本色。皇甫冉《寄振上人无碍寺所居》(8·2816)、李益《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9·3215)《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3219)均为与法振酬答之作。法振、护国的作品很少有佛教的气息,几乎看不出是出于诗僧之手。相比之下,清江的诗则更符合一位诗僧的本色。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