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父母、家庭 父母行为-榜样 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情感氛围 此外,家庭的社会阶层和经济状况、家庭结构 (3)同伴 儿童的 “受害” 经历 观察学习及模仿 同伴的强化 第一种: A侵犯B成功 强化A的侵犯倾向——B观察学习 第二种:A儿童侵犯B, B儿童反击成功 B确认A的行为是敌意的,强化B对A侵犯 A认为B也表现侵犯,侵犯行为是许可的 或A证实自己对B敌意的猜测 同伴关系:侵犯性与被拒绝相互影响 (4)教师 教师对儿童的忽视和对侵犯行为的过度反应 教师对儿童侵犯行为的纵容和干涉 a. 纵容 b. 干涉(方式方法) c. 一致性问题( 前后 、 教师之间) 教师对儿童及其侵犯行为的评价(不恰当) (5)幼儿园和学校 物质环境 如:空间大小、材料的数量与种类 精神环境 如:班级人际关系(C-C、C-T、T-T之间) (6)大众传媒(电视暴力) (7)社会文化 4、攻击性行为的控制方法 (1)消除对攻击行为的关注和奖励 (2)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 (3)移情训练 (4)创造友爱互助的环境。 四、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的含义、特点与重要性 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同伴交往的类型与特征 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与促进 (2)选择性和决定性强 (一)同伴交往的含义、特点与重要性 1、含义 —— 个体与年龄相仿者或心理水平相当的 个体之间的交往。 2、特点 (1)平等性和互惠性 3、重要性 (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是个体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后盾 对社交能力、行为、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有助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2)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3)对儿童的认知、学校适应、学习等具有重要影响 1、婴儿期(1-3岁) (1)6个月以前:交往并不具有真正的社会性质 (2)6-12个月(同伴交往的第一阶段) 以客体为中心:交往集中于玩具和物品 受情境(玩具/母亲)影响;作用频率低,常得不到反应 (3)1-1.5岁(同伴交往的第二阶段) 简单交往:交往具有了应答的性质 (2)、1.5-2.5岁(同伴交往的第三阶段) 互补性交往:更复杂、模仿、互补和互惠游戏 (二)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特点:1、相互作用数量增多 2、相互作用复杂性提升 3、蕴含的情感因素增加 2、学前期(3-6岁) 帕顿 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 交换游戏物品—口头交流—更复杂、互惠的游戏 (1)年长儿童比年幼儿童更追求同伴的注意 (2)从积极-消极相互作用的维度 (3)从成熟、有效性的维度 (4)使用更复杂的社会技巧,交往回合多 (三)同伴交往的类型与特征 (一)研究方法 1、同伴提名法(peer nomination) 口头 / 照片 / 现场 正提名 / 负提名 个别施测 2、观察法 3、等级评定法 4、问卷法 5、谈话法(儿童、教师、家长) (三)同伴交往的类型与特征 1、受欢迎型儿童 13.3% 女 >男 2、被拒绝型儿童 14% 男 >女 类型特征: 同伴排斥、拒绝,同伴关系紧张,在群体中地位低 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喜欢交往、缺乏适宜社交策略,消极行为多 类型特征: 同伴喜欢、接纳,非常愿意与他交往,在群体中地位高 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喜欢交往、社交能力强,亲社会行为较多 攻击型: 退缩型: 易形成外部化问题,如逃学、人际敌意、暴力、犯罪 易形成内部化问题,如恐惧、焦虑、退缩 3、被忽视型儿童 19% 女 >男 4、一般型儿童 52.94% 女 ~ 男 类型特征: 同伴忽视、冷落,很少被提到,在同伴群体中没有地位 自身特点:交往态度消极、拘谨、退缩,社交能力弱,不知如何交往 主动性、友好性、策略一般。 在同伴中地位一般,没有特别受欢迎但也没有被所有人排斥,同伴提名中没有获得极端的分数。 5、矛盾型儿童 幼儿园极少 被接纳和被拒绝的分数都高,是指被某些同伴喜爱,同时又被其他一些同伴看作具有破坏性而不被喜欢的儿童。 1、影响因素 儿童自身: 性格、气质、脾气等个性特征 能力(认知、社交) 行为特征(交往行为的主动性和正向性) 身体吸引力(长相、身高、体质、力气) 对自我社会地位的评价、体验和对社交失败的归因 (四)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与促进 外界因素: (主要是家长和教师) 社会环境:独生子女、高楼住房等 对儿童的态度与评价 同伴 儿童 对儿童的基本对待方式(引导?讲理?解释?—— 不搭理?不理解?强制、命令?简单粗暴?) 对儿童同伴交往的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