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3.全局ER模型的优化 (1)?基本任务 :消除不必要的冗余 (2) 消除冗余方法 ??分析法:以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为依据,根据数据字典中数据项间逻辑关系的说明来消除冗余 ? 规范化理论:函数依赖的概念提供了消除冗余联系的形式化工具 1.3.3 概念模型设计的ER方法 * 1.4 逻辑设计 1.4.1 逻辑模型设计概述 1.4.2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1.4.3 数据模型的优化 1.4.4 设计用户子模式 * 1.4.1 逻辑模型设计概述 1.逻辑模型设计的任务 概念模型是独立于任何一种数据模型的信息结构。 逻辑模型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模型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模型转换为所选用的DBMS产品所支持的逻辑模型。 * 2.逻辑模型设计的步骤 (1) ? 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网状或层次模型。 (2) 将转化的关系、网状或层次模型转换为特定DBMS支持下的数据模型。 (3)???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1.4.1 逻辑模型设计概述 * 1.4.2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1.转换内容 ER模型由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3个要素组成,而关系模型的逻辑模型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是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并确定这些关系模式的属性和主键。 * 2.转换原则 (1) 一个实体的转换 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将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时,关系模式的属性就是实体的属性,关系模式的主键就是实体标识符。 1.4.2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 (2)两个实体间联系转换 ①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若与某一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则需在该关系模式中加入另一端实体的实体标识符和联系本身的属性,该实体标识符同时为外键。合并后关系模式的主键不变。 ②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则需在n端关系模式中加入1端实体的实体标识符和联系本身的属性,该实体标识符同时为外键。合并后关系模式的主键不变。 ③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实体标识符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是关系模式的属性,各实体的实体标识符组合为关系模式的主键,且各实体标识符同时为外键。 1.4.2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 2.转换原则 (3)多元联系转换 3个或3个以上实体间的多元联系转换:与该多元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实体标识符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是关系模式的属性,各实体的实体标识符的组合是关系模式的主键,且各实体标识符同时为外键。 1.4.2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 3.具有相同主键的关系模式可以合并 为了减少系统中的关系模式的个数,如果两个关系模式具有相同的主键,则可以考虑合并为一个关系模式。合并方法是将其中一个关系模式的全部属性加入到另一个关系模式中,然后去掉其中的同义属性(可能同名也可能不同名),并适当调整属性的次序。 1.4.2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 4.向特定DBMS规定的模型进行转换 转换的主要依据是所选用DBMS的功能及限制,没有通用规则。对于关系模型来说,这种转换通常都比较简单。 1.4.2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 1.4.3 数据模型的优化 (1)?确定数据依赖 。 (2)对于各个关系模式之间的数据依赖进行极小化处理,消除冗余的联系 。 (3)?确定各关系模式分别属于第几范式 。 确定是否要对它们进行合并或分解。 对关系模式进行必要的合并或分解。 * 1.4.4 设计用户子模式 (1)??使用更符合用户习惯的别名。 (2)? 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 (3)??简化用户对系统的使用。 * 1.5 物理设计 1.5.1 确定物理结构 1.5.2 评价物理结构 * 1.5.1 确定物理结构 (1) 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时间、空间和维护代价。 (2) 设计数据的存取路径:确定如何建立索引。 (3)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易变部分与稳定部分、经常存取部分和存取频率较低部分分开存放。 (4) 确定系统配置。 * 1.5.2 评价物理结构 评价物理数据库的方法完全依赖于所选用的DBMS,主要是从定量估算各种方案的存储空间、存取时间和维护代价入手,对估算结果进行权衡、比较,选择出一个较优的合理的物理结构。如果该结构不符合用户需求,则需要修改设计。 * 1.6 数据库的实施 1. 定义数据库结构 2. 数据装载 3. 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 4. 数据库试运行 * 1 定义数据库结构 确定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后,就可以用所选用的DBMS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教材对应的课件徐龙琴第八章数据库编程幻灯片.ppt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教材对应的课件徐龙琴第二章关系数据库幻灯片.ppt
- 数控机床及编程加工技术教学课件教学课件作者李业农第2单元数控系统硬件连接课件幻灯片.ppt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教材对应的课件徐龙琴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续幻灯片.ppt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教材对应的课件徐龙琴第九章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幻灯片.ppt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教材对应的课件徐龙琴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幻灯片.ppt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教材对应的课件徐龙琴第七章数据库设计幻灯片.ppt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教材对应的课件徐龙琴第七章数据库设计续1章节幻灯片.ppt
- 数控机床及编程加工技术教学课件教学课件作者李业农第3单元:数控系统的数据处理幻灯片.ppt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教材对应的课件徐龙琴第七章数据库设计续2章节幻灯片.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