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政史地]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结论: 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主要调整了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学习深化 1、改革的实质: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2、改革的分类:(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 试用以上标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改革启示类题目思路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谈: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应此……(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3.对变法的认识 (评价) : 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③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进步性(历史作用): 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局限性: ①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失败根因 ?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2.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人。要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政治危机 经济危机 边疆危机 取士之法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保甲法(连坐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农民 地主 国家 积弱 阶级矛盾 积贫 统治秩序 .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 1)直接目的 2)改革条件 3)改革实质 4)改革进程 富国强兵 国君或皇帝的支持 确立或维护封建统治 曲折,旧势力强烈反对 结果 性质 目的 背景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社会大变革时期 封建社会中期面临统治危机 确立地主阶级统治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新兴地阶封建化改革 地阶自救改革 (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成 功 失 败 中国古代改革的性质与类型 1、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 2、新兴地主阶级封建化、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改革: 3、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改革: 4、封建社会内部调整、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 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及时训练 * * *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引自范仲淹《岳阳楼记》著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 ◆范仲淹“忧”什么? 复习回顾 岳阳楼 一忧(忧虑):社会危机的严重 阶级矛盾激化 政治危机 积弱局面的形成 改革是解决社会危机的有效途径 ——改革的必要性 经济危机 积贫局面的形成 边疆危机 二忧(忧愤):庆历新政失败 ◆庆历新政失败说明了改革具有艰巨性,不可能一帆风顺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标要求: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变法背景、目的及条件——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财政危机; ②政治危机: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 ③边患危机:统调分离,兵将分离,守内虚外等政策造成宋军战斗力弱,辽、西夏始终威胁北宋,民族矛盾激化。 积弱 1.社会矛盾依然尖锐(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 积贫 3.改革条件: 2.改革目的: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①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②王安石丰富的从政经验及“三不足”的变法精神影响 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 王安石曾三度在江宁府(今南京)任职。辞官隐居南京的王安石在66岁的时候身患重病,宋神宗得知后即“遣国医诊视”。病愈后,王安石上书要求舍宅为寺,以祈“永远祝延圣寿”,并请宋神宗赐寺名。宋神宗同意了王安石的要求,命寺名为“报宁禅寺”并亲书匾额。因寺地处建康(南京)城的白下门外七里,距钟山也是七里,正好在白下门到钟山的半道上,故又称“半山寺”或“半山园”。北宋元佑占元年(1086年),王安石病逝,相传就埋葬在半山园内。 王安石纪念馆半山堂 “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