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篇第二章第四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 ,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障碍,导致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贫血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继发感染。 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分为原发性再障和继发性再障, 多数原因不明,称原发性再障,国内统计 约占52~88%,多见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 能查出致病因素的,称为继发性再障,多 见于年龄较大的病人。 一、化学因素 (一)药物 ①与剂量有关:各种抗癌药物 ②与剂量无关:如氯霉素、保泰松、磺胺类、抗癫痫药、抗甲状腺药等,其中以氯霉素危害性最大。 (二)化学毒物 苯、砷、染发剂等, 二、物理因素 各种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 三、生物因素 严重感染如粟粒型结核、 伤寒、白喉等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肝炎后再障。 四、其他因素 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再障与 妊娠也有一定关联。 可能的发病机制有: 一、 造血干(祖)细胞内在的缺陷 “种子”学说 二、造血微环境障碍 “土壤”学说 三、 免疫机制异常 【临床表现】 主要是由于血细胞减少而引起的症状;红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出血;白细胞减少—感染。 一、 急性再障(AAA) 即重型再障I型(SAA—I型), 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早期突出的是 感染和出血,贫血进行性加重。高热、出 血广泛且严重,除皮肤粘膜出血外,常有 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再障(CAA) 较多见,发病缓慢、症状轻、病程长,常以贫血为首发表现,出血和感染均较轻。 出血多限于体表,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少见,肝、脾淋巴结均不肿大。 部分患者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似,则称重型再障Ⅱ型(SAA-Ⅱ型)。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全血细胞减少为重要特点,三种细胞减少的程度不一定平行,急性再障的血象降低程度更为严重:重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多在0.5%以下,特别注意网织红细胞的绝对值15×109/L。白细胞计数多2×109/L,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0.5×109/L,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血小板计数20×109/L。 慢性再障也呈全血细胞减少,但达不到急 性再障的程度,且在早期三者不一定同时 都减少,可先后出现。 二、骨髓象 再障的骨髓象特点为造血细胞减少,脂肪增多。 急性再障的骨髓呈多部位增生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均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及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找不到巨核细胞。 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成熟红细胞: 有核细胞 骨髓增生程度 常见原因 1:1 增生极度活跃 各类白血病 10:1 增生明显活跃 各类白血病 增生性贫血 20:1 增生活跃 正常骨髓 各种贫血 50:1 增生减低 再障(慢性型) 300:1 增生严重减低 再障(急性型) 慢性再障的骨髓呈灶性造血,呈向心性损害,先累及髂骨,后波及脊椎和胸骨。因此,要多部位穿刺,不论增生良好或增生不良,均有不同程度的三系造血细胞减少,而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是其共同特点。 CAA骨髓涂片,“再障小粒”中有多个脂肪细 胞 三、骨髓活检 主要病变为红髓脂肪变,急性再障几乎全 变成脂肪髓,慢性再障则在脂肪组织中可 见造血灶。三系细胞均减少。 四、其他检查 骨髓细胞培养显示,骨髓粒-单系集落形成 单位(CFU-GM)、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 均明显减少甚至为零。免疫功能检验,可 有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造血负调控因子肿 瘤坏死因子和干扰因子水平增高。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凡有严重贫血,特别是伴有出血 和发热、感染的病例,血液表现全血细 胞减少,而脾脏不肿大,均应考虑再障 的可能,骨髓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其诊断标准为: 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②一般无肝脾大; ③骨髓至少有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作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 ④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⑤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须进一步区分为急性再障还是慢性再障: ①急性再障的诊断: 除具有典型的急性临床表现及血红蛋白进 行性下降较快外,血象尚须具备下列3项 中的2项: ◆网织红细胞l%,绝对值15×109/L; ◆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