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
研究了云南高黎贡山凤仙花属植物种类组成、区系性质、特点及
与相关地区风仙花植物区系的关系,探讨了该区风仙花属植物区系的
地位及有关起源问题,获得了以下几点有价值的结论;
1.种类与分布:云南高黎贡山地区风仙花属植物十分丰富。共
有风仙花属植物69种(含变种,下同),占云南风仙花属总种数的61.3
%,占全国凤仙花属总种数的28.8%,占广义东南亚地区风仙花属总
数的27.6%。在各县分布中,以贡山和福贡的种类最多,两县共有
54种,占总数的78.3%;该区凤仙花属植物的垂直分布现象显著,
地段,该地段共有32种,占总数的46.4%;本区凤仙花属植物中,
绝大部分为中国特有,特有成分十分突出,中国特有种多达53种,
占总数的75.4%,云南特有种有31种,占总数的44.9%,高黎贡山
特有种有12种,占总数的17.4%,在不同地段中,高黎贡山特有种
的丰富程度与纬度成正比。
2.区系成分及性质:高黎贡山风仙花属植物区系含有我国种子
植物区系15个地理成分中的5个地理成分,其中以中国特有成分和
热带亚洲成分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占总数的76.9%和14.4%;在
所有成分中,热带性质的种共有10种,占总数的14.4%,温带性质
种共有59种,占总数的85.6%,温带种中以中国特有种为主,显示
出高黎贡山风仙花属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3.与相关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高黎贡山与玉龙雪山(云南)
和色季拉山(西藏)的风仙花属植物区系相似性程度较高,其次与峨
眉山(四川)的关系亦较密切,而与马达加斯加的相似性程度最低。
在与之相比较的6个区域中,除了巴基斯坦和玉龙雪山外,高黎贡山
的R/T值最小,表明高黎贡山风仙花属植物区系的热带性程度远低于
相比较的其它4个区域,这可能与该区的地理位置及山体的海拔高度
有关。
4.该区风仙花属植物区系的地位。高黎贡山由于地理位置特殊
和自然环境独特,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凤仙花属种类,是我国乃至世界
凤仙花属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在这些物种中,既富含原始类型,
又不乏其进化类型的代表,因此,该区既是我国风仙花属的分布中心
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凤仙花属现代分化中心的重要部分,在我国风仙
花属植物区中占有重要地位。
5.植物区系研究新发现。本研究中,作者发现风仙花属新种2
K.M.Liu
个,它们分别被命名为药山风仙花Impatiensyaoshanensis
&Y.Y.Cong和滇缅风仙花Ldiacalpioides
BotaniciFennici
(在发表中,其中药山风仙花新种论文已被Annales
刊物接受);发现云南凤仙花属新记录种6个。新种和新纪录种的发
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凤仙花属植物区系资料和植物种质。
关键词:风仙花属;植物区系;区系成分;区系性质;高黎贡山
n
ABSTRACT
This studiedthefloristicstructureof
paper species,as
wellasfeaturesof Mountains floraand
Gaoligong Impatiens
relation
withits statusand
regions.The
neighboring origin
of floraare valuable
problemsImpatiens discussed,andgains
harvest.
an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蹄盖蕨属蹄盖蕨科的分类学修订.pdf
-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中技术因素影响的考察与分析.pdf
- 中文屋论证与计算机思维的可能性塞尔的认知思想探析.pdf
- 中西古典数学思想的比较及哲学反思——兼论“李约瑟难题”数学问题.pdf
- 中性粒细胞形成胞外菌网的微管机制及光生物调节作用.pdf
- 中药活性成分甘草酸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免疫测定法的建立.pdf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及血浆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pdf
- 五数苣苔Bournea leiophylla次生辐射对称花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pdf
- 五味子科的系统学研究.pdf
- 五味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pdf
- 云南傈僳族和怒族HLA二类抗原基因多态性研究及藏缅语族人群族源的探讨.pdf
- 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1126产漆酶条件及漆酶同工酶性质研究.pdf
- 厅堂音质空间感的主客观评价方法的研究.pdf
- 先锋植物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的逆境生理生态研究.pdf
- 先秦人性论再探从心性发展史的角度看先秦人性论.pdf
- 先秦时期“感物”说的研究.pdf
- 先秦儒学内圣修养论中的健康心理思想.pdf
-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双重视角——论“环境德治”与“环境法治”.pdf
- 修辞术与哲学之争及“理想的演说家”——西塞罗《论演说家》的政治哲学解读.pdf
- 修正色散关系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