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朱子语类》三则学案.DOCVIP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朱子语类》三则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朱子语类》三则学案

《朱子语类》三则 1.连线作者 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 朱熹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2.整体感知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1.识字注音 愦愦(  )    只恁(  )   昏塞(  ) 芜秽(  ) 战战兢兢(  ) 如履薄冰(  ) 不肖(  ) 札定脚(  ) 2.通假字 (1)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 (2)极要与他埽除打叠(      ) (3)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      ) (4)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      ) 3.一词多义 (1)求 (2)已 (3)著 (4)引 (5)遇 (6)薄 (7)穷 4.古今异义 (1)也知此为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得苟且放过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是中人之资质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须大段著力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类活用 (1)用之则愈明(     ) (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6.特殊句式 (1)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     ) (2)乃为人欲引去(     ) (3)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     )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答案: 1.kuì nèn sè wú jīng lǚ xiào zhá 2.(1)“工夫”同“功夫” (2)“埽”同“扫” (3)“著”同“着” (4)“克治”同“克制” 3.(1)寻找,寻求/请求,乞求/要求,需求/探求,探究 (2)完,结束/已经/通“矣”,语气助词 (3)同“着”/用,使用/写作/附着 (4)引诱/延请/牵引、拽/避开,退却,后退/伸长/取过来/序言 (5)遇到/对待/待遇/相遇/接触 (6)与“厚”相对/少/草木丛生处/迫近 (7)穷,尽/完,尽/困厄/尽/极,尽 4.(1)指的是心之本然 天然的道理 (2)姑且 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3)普通人 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作见证的人 (4)仔细 大的段落 (5)照应 照料管理 5.(1)形容词作动词,明白事理 (2)名词作动词,踩 6.(1)判断句 (2)被动句 (3)介词结构后置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 我的学困点 我的学疑点 1.朱子对读书有什么观点?是如何表达的? 2.除了读书法,朱熹还教给我们什么“为学”功夫? 3.第三则选文讨论的主旨是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有怎样的联系? 1.说说《朱子语类》在说理与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2.在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怎样理解和继承朱熹的“天理人欲”和“义利”观?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通过第三则“廷秀问读”可以看出,朱子认为读什么样的书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从“内外”“义利”等方面明确读书的目的。朱子还引用了孔子和孟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朱子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明理”在先,行动在后,读书也是如此。 2.提示:朱熹除了告诫我们勤于读书、熟读精读以外,还鼓励我们多用心、勤思考。他的这个见解和今天熟语所讲的“脑子越用越灵”是一样的。我们只有多动脑思考,才会发现更多的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