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09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二地理专题复习 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震波 纵波(P):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速度较快 横波(S):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速度较慢 作为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2.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地幔、地核 分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3. 岩石圈 漂浮在软流层上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4. 地球的外部圈层 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水圈:连续而不规则 生物圈:所有表层生物及其生境的总称 二、内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3. 地壳运动分类 水平运动: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垂直运动:大规模隆起和凹陷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二、内力作用 4. 地质构造 褶皱:背斜——岩层向上凸,中部老两翼新 向斜——岩层向下凸,中部新两翼老 常形成褶皱山;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断层:地垒——地势相对高 地堑——地势相对低 常形成断块山,如庐山、泰山、华山 或形成断陷谷地,如渭河谷地、东非大裂谷 二、内力作用 5. 火山 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 活火山:如富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如长白山主峰 二、内力作用 6. 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边缘地壳活动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消亡边界:板块间碰撞处 生长边界:板块间张裂处 三、外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2. 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3. 引起外力作用的物质 风、流水(海水)、冰川、生物等 三、外力作用 4. 侵蚀地貌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流水溶蚀:喀斯特地貌 海水侵蚀:海蚀崖、海蚀柱 冰川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冰蚀湖 三、外力作用 5. 堆积地貌 风力堆积:沙丘 流水堆积: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 海水堆积:沙滩 冰川堆积:冰碛垄、蛇形丘 三、外力作用 6. 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作用:溯源侵蚀——伸长 下蚀——加深 侧蚀——展宽 河谷演变:初期——V形河谷 中期——河谷展宽 成熟期——槽形河谷 堆积地貌:冲积扇、洪积扇——山前出水口 河漫滩——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河流入海口 溯源侵蚀 下蚀和侧蚀 河谷的发育过程 四、岩石圈物质循环 1. 岩石分类 岩浆岩: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沉积岩: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 有层理,可能存在化石 变质岩:大理岩 四、岩石圈物质循环 2. 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 * 1. 岩石圈是指( )。 A.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2. (双选)地壳与其他圈层的区别是( )。 A.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B. 地壳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层 C. 地壳的物质构成密度比地幔、地核小,且温度较高 D. 地壳中有软流层,所以会出现岩浆活动 D AB 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岭 地堑 地垒 断层 1. 【2009、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测】下列自然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黄河壶口瀑布 B. 华山西峰绝壁 C. 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 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2.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内力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3. 下列有关地壳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表的方向移动 B. 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 C.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D. 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的变迁 B B C 生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