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探清代教唆词讼
王玻羚 中欧法学院2011 级 2 班 学号:1101301710
浅探清代“教唆词讼”
一、制度沿革
“教唆”一词,原见于《元曲》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但作为法律术语
则始于《大明律·刑律·诉讼》“教唆词讼”条,其含义,明《六部成语·刑部·教
1
唆注解》为:“暗中调唆害人也。”
在清代,讼师参与诉讼活动受到严厉规制。国家法律制度和各地官员的政法
实践大都表现出对讼师活动的根本否定。规制讼师是清代各级官员司法行政活动
2
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并且贯穿清朝始终。
以下是一些文献资料:
《大清律例》列有针对教唆词讼的条款:“凡教唆词讼,及为人作词状,增
减情罪诬告人者,与犯人同罪。若受雇诬告人者,与自诬告同。受财者,计赃,
以枉法从重论。其见人愚而不能伸冤,教令得实,及为人书写词状而罪无增减者,
3
勿论。”
《大清律例》卷三十《刑律·教唆词讼》“乾隆元年定例”:“讼师教唆词讼,
为害扰民,该地方官不能查拿禁缉者,如止系失于觉察,照例严处。若明知不报,
经上司访拿,将该地方官照奸棍不行查拿例,交部议处。”
《治浙成规》在嘉庆八年(1803)历数讼师为害于民,表达了对讼师职业的
否定态度:“讼师驾词耸听,管准不管审,临审而胜则谓作词有功,不胜则诿之
堂供不善。讼师获利,讼者受罪,甚至被唆之人不愿终讼而讼师迫之不使休歇,
贻害清造,以供胥役之鱼肉,可恨已极。本部院现在密访查拏,尔等宜早为敛戢,
4
毋蹈刑诛。”
1 《谋遣·教令·教唆·造意》,肖常纶、应新龙,《法学》1984 年 03 期。
2 《清代讼师的官方规制》,邓建鹏,《法商研究》2005 年 03 期。
3 《大清律例》卷三十《刑律》“教唆词讼”。
4 《治浙成规》卷八《严肃吏治各条》,(不著撰者),道光十七年刊本。转引自《清代讼师的官方规制》。
1
王玻羚 中欧法学院2011 级 2 班 学号:1101301710
为了去除讼师行业,清代普遍存在一种与诉讼相关的重要职业──代书。代
书经官方考试录取,由衙门颁发印章,故称官代书,官代书主要以为人抄写状纸
营利。据文献记载,当时国家对类似职业的法律规定至少早在康熙年间的则例中
就已出现:“照得衙门官代书之设,稽查匿名、杜绝谎状。是以《现行则例》内
开:凡写状之人,令其写录告状人真情控告,若教唆词讼及为人作词状增减情罪、
5
驾词诬告以致伤财害俗者,严拿治罪等语。”
此处《现行则例》当与康熙后期修订的《本朝则例全书》的规定有关──“凡
写状之人,令其写录告状人真情控告。若教唆词讼及为人作词状增减情罪、诬告
6
人者,并驾词越告,以致人伤财害俗者,令地方官严拿照律从重治罪。”
康熙五十四年(1715)刊刻的《大清律辑注》注解“教唆词讼”律文时云:
7
“恶棍包揽词讼,与代书教唆词讼,皆有新例。”
至雍正年间,《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内外刑名衙门,务择里民中之诚实识
字者,考取代书。凡有呈状,皆令其照本人情词据实謄写。呈后登记代书姓名,
该衙验明,方许收受。如无代书姓名,即严行查究。其有教唆增减者,照律治罪。”
8
嘉庆二十二年新增条例又规定:“凡有控事件者,其呈词俱责令自作,不能
自作者,准其口诉,令书吏及官代书,据其口诉之词,从实书写。如有增减情节
9
者,将代书之人,照例治罪。”
“照得设立代书,给发戳记,原以杜讼棍包告代递之弊,伸庶民负屈受害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