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显微分析方法 清华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显微分析方法 清华大学

则该元素原子数量为: 对非纯样中元素 wt% 为C, 同理: 由: 应有: (二)原子系数校正因子KZ : 以Ro表示纯元素的背散射系数(可查), 定义: 若考虑背散射因素影响: 对非纯样: (二)原子系数校正因子KZ : 则有: 显然 又: (二)原子系数校正因子KZ : 假设: S 是E 及Z 的函数,积分复杂。 但 其中: (二)原子系数校正因子KZ : 对E 的变化不灵敏。 求 So 的经验公式: 则有: (二)原子系数校正因子KZ : 求: J = 11.5Z 但是Ci 未知! (二)原子系数校正因子KZ : R0i可查 (三) 吸收校正因子KA: 加速电压为Kv的电子入射 纯元素A, 从质量深度ρZ处, 由d(ρZ)元素的原位激发X线强度: X射线反射的激发函数(随深度分布) 由于吸收, 在?(take-off angle) 处探测到试样中 A元素的 d(ρZ): 元素的质量厚度 总强度Ip: 令: 试样由A,B,C··· 等元素组成,A 元素含量为CA, 的拉普拉斯式变换 。 (三) 吸收校正因子KA: 则 有 : 已知 (三) 吸收校正因子KA: 对于: 联合求值困难。 要从实验中求,数据至今有限也不可测全。 所以将KZ 分离出,单独求KA 等效公式: (三) 吸收校正因子KA: *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方法 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 VI. 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 (EPMA) 一. EPMA定量分析 (一) 定量分析基础: 电子束同时激出各元素特征谱及连续谱, 关键建立各元素特征谱强度之间的影响关系。 例:A,B,C三元素 叠加在从短波限 开始的连续X线谱上。 A元素特征谱的总强度应有两部分组成: 1.原激发 2.连续谱从 对A的荧光激发(基体增强) 可见,不与A wt%成线性关系, 探测到试样中A元素的 : If:由其它元素特征辐射引起的激发强度 Ip:初级辐射强度 Ic:连续谱引起的强度 *:待测试样 设k:试样中A元素X射线强度I*与 纯A元素标样X射线强度I 之比: 则有: 那么: 以: 代表在试样原子位置的原激发结果 代表X光从试样射出时被吸收的结果 则有: ∵ ∴ 若假设不考虑吸收及荧光激发, or 则元素重量百分比C: KZ 即为原子系数校正因子Z。 令: or or 令: KF 即为荧光校正因子F。 KA 即为原子吸收校正因子A。 or 可见,不与A wt%成线性关系, 以纯化合物(非纯元素wt%已知)为标样,更有效! 测定MgAl2O4中的Al 。 例: 问题: 对化合物中的某元素 ∵ ∴ 必须能够找到各种纯元素! ∵ (二)原子系数校正因子KZ : 不能激发 1.被测A的 影响 因素 2.试样中除A外的其他元素的Z对 在多元非弹性散射过程中受阻碍S不同。 *弹性散射。 Q ? Z2 *非弹性散射。S ? 1/Z 的影响 求: J = 11.5Z 但是Ci 未知! (二)原子系数校正因子KZ : R0i可查 (三) 吸收校正因子KA: 加速电压为Kv的电子入射 纯元素A, 从质量深度ρZ处, 由d(ρZ)元素的原位激发X线强度: X射线反射的激发函数(随深度分布) 由于吸收, 在?(take-off angle) 处探测到试样中 A元素的 d(ρZ): 元素的质量厚度 求: 但是Ci 未知! (三) 吸收校正因子KA: (四)荧光校正因子KF: 如果试样中B元素的K系X射线对待测A元素能产生荧光增强,其增强效应: * 必须求出可能激发A荧光的各元素的影响 Wk:B元素K层电子的荧光产额,也就是B元素 产生K系X光的能力,其余系也相同。 :被检测元素的荧光强度与原激发强度比 CB:B元素的wt% 0.5:考虑B对A有荧光效应时有50%进入试样不被检测。 :电离分数 从 吸收的跳跃比: : 如果B能激发A荧光,即A对B的吸收有一突变。 (四)荧光校正因子KF: 相对电离 分数为: A对B的吸收增强; 跳跃到 , 相当于 X,Y:是与take-off Angle 有关的吸收参量 : 试样对B元素的质量吸收系数 B: B 原子量 A: A 原子量 : A元素对B的K系列的质量吸收系数 分别求出各元素对A的荧光增强后求和, 其余元素的校正也同理。 : 未知循环迫近 (四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