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第一中学必修二复习学案2008年7月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DOCVIP

江苏镇江第一中学必修二复习学案2008年7月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镇江第一中学必修二复习学案2008年7月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原因是 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2、 3、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此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4、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5.下图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其发展高潮大概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民国初期 C.国民政府前十年 D.抗战时期 6、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时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 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 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C,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 D.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的主体经济 7、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8、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至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好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收入自然较高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丰厚的报酬 9、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8960锭 1986台 华商企业 25家 484192锭 2016台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10、下列哪些因素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膨胀 ②日本全面侵华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 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戍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乡村,受到很大冲击。 洋纱、洋布进口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洋纱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41 11,959 1887 12,590 24,457 1892 22,059 30,554 材料二 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基本单位:10万元) 时间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 合计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1872~1894 53 47 9.6 19 162 33.1 103 280 57.3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