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中国国家图书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乐大典-中国国家图书馆

文津流觞·文创专刊——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类书与《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的文献数据库 谢 非 一、类书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字出现得早,喜好著述的人也多,古代文献数 量之巨世所罕有。尽管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代王朝兴替周期律支配下, 数百年即有一次大规模兵燹之灾,又有焚书坑儒、三武灭佛(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大兴文字狱这种非战乱年代统治者刻意销毁文献 的文厄之变,公私藏书大量毁灭,况且中国又自古重典籍轻档案,经典专藏保存, 档案定期销毁,故而历代文献十之八九皆已失传,但尽管如此,留存至今的中华 古籍仍然浩如烟海,举世难匹。 计算机技术普及之后,世人制作种种数据库系统,便利检索查阅。今人往往 慨叹古人有博闻强识之才,孔子传六艺,马迁著史记,玄奘通三藏,杜佑撰通典, 古贤人凭一己之力所为之事,现在往往要庞大编委会共力完成。但其实古人的生 理结构与今人无异,大脑沟回也未见得比今人更深,博闻强识也只是个别天才人 物,并且亦有传说夸饰之处,论记忆力当代人并未见得不如古代人。所以我们现 代人要靠数据库检索才能解决的问题,在古代依然也是难题。他们那时没有电脑 和互联网,甚至没有公共图书馆,要查找文献资料只有先藏书,买到自己家里才 能随时翻查,藏书多的人可以把自家书籍编成大丛书,算是文献汇集。朝廷自然 是实力最雄厚的收藏家,藏的书最多,编的书也最巨,历代秘书省、兰台、翰林 院、国史馆、皇史宬就是专门收藏管理皇家藏书的机构;秘书郎、秘书监、校书 郎、著作郎等等职位也就是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自古都是由最有学问的人充任, 而到任工作几年之后就会更有学问,因为他们能整日在皇宫的藏书楼里看尽皇家 秘籍。 49 文津流觞·文创专刊——永乐大典 帝王们讲究文治武功,马上得天下后又热衷修文治世,但凡天下安定之后就 会扩充或重建国家藏书,在收藏众多的同时也会下令编撰几种大部头的典籍以传 后世,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传统在皇帝那里的体现也在于此。汉 《白虎通义》和“熹平石经”、魏“正始石经”、南朝梁《昭明文选》、唐《扩地 志》《元和姓纂》《元和郡县志》及“开成石经”、宋《太平广记》《太平寰宇记》、 清《全唐诗》《全唐文》《四库全书》等,都是当时的国家重大出版规划项目。统 治者有的是真爱读书,如梁武帝父子、唐太宗、康熙和乾隆,更多的只是视其为 给朝廷和皇家门面贴金的面子工程,但后世确也受惠不浅,这些钱花得值,总比 大兴土木造殿宇离宫或者劳民伤财搞什么封禅大典更科学些。而编集了这些数量 巨大的典籍之后,检索方法又是个大问题,于是有了图书分类法,从西汉班固前 辈在《汉书·艺文志》中使用的六分法演变到晋王朝国家图书馆兼档案馆馆长荀 勖先生首创的四部分类法,历代修订渐臻完备,最后由清代纪晓岚同志总其大成, 中国古代藏书楼的书籍编目和排架问题得以完善解决,这是以每一部书为基本单 元的数据库系统,相当于后来根据杜威图书分类法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制作的图 书目录卡片屉,以及现在的书目数据机读目录。而书中的具体内容查找所仰赖的 索引、引得 (英文Index 的中文译名),起到与现在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和各种学 术资源专门数据库作用相似的当属“类书”,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典籍,在丰富 多彩的中国古籍中算得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类书”这个名称翻译成现代汉语大约是“资料汇编”,也有人称其为中国 古代的“百科全书”,但是它又不像百科全书是辞典体例。辞典的特点是以词条 为单位编排,每个词条的释义是编写辞典的人专门为这部辞典撰写的,而非原始 资料的引述。可类书既不是丛书也不是图书目录,亦不是辞典,而是将搜罗到的 各种典籍中的内容拆散开来,再按照一定的体例分门别类地重新罗列成书,此举 既可保存资料又能便于查找。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大量类书问世,越是强盛的朝代 越热衷于撰集类书,唐、宋、明、清均有大量类书传世,不仅官方,亦有不少个 人修撰的类书,编撰类书可谓朝野风行的文化盛事。历代编纂的类书数量据说多 达六百种以上,留存至今的也有约二百种,仅仅罗列这些类书的书名简介就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