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创立,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会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整理世界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为人生”或“人生派”的文学主张是作为针对破除鸳鸯蝴蝶的旧派文学的娱乐消遣作用而提出的。在20/30年代持续地与之斗争并占据了优势。此后,整个现代文学都着眼于严肃的社会现实而相当程度的忽略了娱乐作用。
创造社:1921年7月于日本东京成立,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穆木天等人,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和“灵感”,比较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后期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等人,出版《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语丝社:1924年11月在北京成立,《语丝》周刊为主要刊物,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称号。成员有:主将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章川岛。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胡适,梁实秋,陈源等,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又后创办《诗刊》,《新月》等刊物。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明确提出现代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
乡土文学:是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小说,1923年前后在鲁迅影响下由文学研究会,末名社,语丝社作家构成,是“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一支,作家通过描写自己的故乡或所熟悉的农村生活,表现对农民命运的关注,探索农民的人生。理论奠基人士周作人,创作开创者是鲁迅,乡土写实小说作家有文学研究会的鲁彦等,末名社的台静农等;乡土抒情小说作家有京派的沈从文,语丝社的废名。
新月诗派:是在已成立的新月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1925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编辑出版《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早期新月诗派,主要代表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孙大雨,刘梦伟等人,他们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带着镣铐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闻一多明确提出“三美”,倡导格律诗,为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期新月诗派以徐志摩主编的《诗刊》在上海创刊为标志。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又出现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新诗人,视野向外扩展,向更深方向发展。出现明晰现代象征诗特征,为现代新诗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左 联: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简称“左联”。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等40余人出席了左联的成立大会。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对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期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的总结。左联的刊物,包括创刊于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和左联成立之后的《拓荒者》《萌芽》月刊,《十字街头》《北斗》《文学月报》《光明半月刊》以及秘密发行的《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等。左联积极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发展,是起了推动作用的。左联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与运用,对于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对于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以及对于提倡和发展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有“国防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提出与论争。左联于1936年初自动解散。
京 派:指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其主要阵地有《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京派”作家追求艺术的健康与纯正,多在乡村与都市的对照中建构自己的审美天地,具有乡野的平和质朴之美。“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凌淑华,萧乾等,其中以沈从文的成就最大。
新感觉派:30年代上海这个畸形繁荣的大都会中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小说派别—“新感觉派”,它提供了一种有别于矛盾,老舍的都市文学形态。其特点是表现都市社会病态的生活,追求瞬间感受与印象,长于描写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新感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