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概要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概 述 一、定义:周围环境中对人体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所致的疾病。 二、病因: 1、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低气压、高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高频、紫外线、雪盲、电击、淹溺、晕船等。 2、化学因素:如工业中的三废、有机溶剂、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毒物、腐蚀性毒物、重金属离子、农药等,家庭生活中的清洁剂、杀虫剂、药物等。 急性中毒概述 一、定义: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而产生损害的疾病叫做中毒。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毒物。短时间内接触大量毒物称为急性中毒;长时间内接触小量毒物称为慢性中毒。 二、病因和中毒机制: 1、病因可分为职业性中毒和非职业性中毒。 2、毒物在体内的吸收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 3、毒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在肝脏,通过氧化、 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有机磷杀虫剂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其中对人畜毒性较大的品种已被毒性较小的品种所取代。但在我国仍以有机磷杀虫剂使用最为广泛。 一、病因:有生产性、使用性和生活性中毒。 二、发病机制: 有机磷杀虫剂侵入人体有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吸收后迅速分布全身,肝内浓度最高,其主要也在肝内氧化、水解,一般氧化后毒性加强,水解后降低。在体内排泄较快, 一氧化碳中毒 在生产和生活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一氧化碳。吸入一氧化碳后可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常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生。CO中毒主要是引起组织缺氧。其进入体内后,85%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稳定的COHb。CO与Hb的结合能力是氧的240倍,而COHb的离解速度是氧合血红蛋白的1/3600。COHb的存在可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所以空气中只要有少量CO存在,即可产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 * 三、理化因素所致疾病诊断原则:病因诊断、受损部位诊断、剂量与效应的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实验室检查验证。 四、理化因素所致疾病防治原则: 1、脱离有害环境和有害因素。 2、对症和支持疗法。 3、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4、预防为主。 还原、水解、结合等作用来代谢。大多数毒物经代谢后毒性减低,但有少数相反。 4、毒物在体内的排出:大多数毒物由肾脏排出;挥发性毒物可以由呼吸道排出;重金属和生物碱由胃肠道排出;少数由皮肤、汗腺、乳汁等排出。 5、中毒机制:不同的毒物其中毒机制也不相同。有接触损伤、缺氧、麻醉、抑制酶的活性、干扰细胞器或细胞的生理功能、受体的竞争、变态反应等。 三、临床表现:中毒的程度取决于毒物的毒性和机体对毒物的反应。毒性取决于毒物的理化性质、侵入的途径、毒物的量和接触的时间;机体对毒物的反应与性别、年龄、营养、健康、人体的状态等有关。 1、神经系统:有昏迷、谵妄、肌纤维颤动、抽搐、瘫痪、精神失常等。 2、眼部表现:有瞳孔扩大、瞳孔缩小、视神经炎等。 3、呼吸系统表现:有呼吸气味、呼吸加快、呼吸变慢、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4、循环系统表现: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等。 5、消化系统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中毒性肝病等。 6、血液系统表现:有溶血、白细胞减少、出血、血液凝固障碍等。 7、泌尿系统表现:有血尿、蛋白尿、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堵塞等。 8、皮肤、粘膜表现:有紫绀、黄疸、潮红、樱桃红色、灼伤等。 四、诊断: 急性中毒需及早作出诊断,而慢性中毒的诊断是一项很严肃的事,须慎重。 中毒的诊断对临床医生来说主要是毒物接触史和临床表现,而实验室的毒物分析虽很重要,但对早期抢救病人意义不大。 五、治疗:治疗原则为终止接触、清除毒物、特效解毒、对症处理。 1、立即停止毒物的接触:由呼吸道或皮肤侵入者,立即撤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清洗皮肤等。 2、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由胃肠道侵入者最为重要,而且越早、越彻底越好。 1)、催吐:适用于清醒、合作的患者,但腐蚀性毒物、有机溶剂中毒禁用。催吐可用机械性刺激或药物催吐。催吐过程中尽量使胃排空,严防吸入气管。 2)、洗胃:不宜催吐者均应及早洗胃,一般洗胃在中毒6小时内最有效,但6小时后仍有必要洗胃。强腐蚀剂中毒、食道静脉曲张者不宜洗胃;昏迷、惊厥患者洗胃应慎重。 插胃管时应避免插入气管,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