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上一次布置的精读梁启超《李鸿章传》第一章绪论部分,因时间关系,课上不再讨论。 请同学们课后,结合清代文史大家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史德》,阅读领会。 章学诚《文史通义》,大学城图书馆历史馆有藏。 《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 绪 论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文”本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文”、“化”连用,始见于《易·贲(bì )卦·彖传(tuàn chuán )》。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为一词,常作文治教化之义。 大多当代学者认为,文化是自然的人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概念的意见并不一致。教材主张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1、意识形态,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认识能力等。 2、生活方式,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形式。 3、精神的物化产品。 三者之间,不是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的整体。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关于文化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即 A 物质文化层; B 制度文化层; C 行为文化层; D 心态文化层。 三、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与方法 意义: 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及当前国情,有助于以理性态度继承传统、开创未来。 方法: 1、历史梳理和逻辑分析相结合; 2、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 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本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文化是“自然的人化”? “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存在于人类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二是指人类的本能及人身体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人类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只有渗透人审美的价值或观念,才具有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完善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也是文化的产物。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范围大小之别,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 但是,二者又有密切联系: 物质创造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精神创造活动也反作用于物质创造活动,二者不应割裂开来。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疆域:如果将私有制产生、国家建立作为文明的标志,那么我们民族的文明史应从夏朝开始。而清王朝最终奠定了今日中国疆域的基础。 政区:政区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 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二级政区制,直至唐代前期。 唐代安史之乱后至明清时期,基本上实行道(路、省)州县三级政区制。 民族和人口: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由各民族共同缔造。 数千年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保持在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频繁,人口分布呈东南稠密、西北稀疏的格局。 气候:中国气候有三大特点: 1、季风气候明显; 2、大陆性气候强; 3、气候类型多样。 地形地貌: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台阶。 青藏高原是最高的第三级,青藏高原以东、以北至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为第二 级,再往东是最低的第一级。 历史上,地形地貌“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第一、第二级阶梯内。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历史上,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文化,自然条件的稳定,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物质保证。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地理环境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各地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 方式与思想观念,也使各地受外来文化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要辩证地分析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障碍的阻隔,而是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本章思考问题: 1、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1)易于耕种及居住的环境,使黄河中下游成为中国上古文化的中心,奠定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基础。 (2)自然条件的稳定性,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物质保证。 (3)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在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 (4)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中国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