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总复习辅导.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学总复习辅导

自然地理学教学要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20分) 1、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和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环境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为形象的表示地球上的各种高度和深度的对比关系,根据陆地等高线和海洋等深线图,计算各高度陆地和各深度海洋所占的面积或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绘出的曲线。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辐射能量收支相等时的状。)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黄土是第四纪土状物。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主要有、黄土沟谷和独特的黄土潜蚀地貌。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在规律。自然地理现象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沿着纬线方向(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条带状规律性,叫做纬度地带性。在同一纬度带中,自然地理现象显示呈东西方向更替的规律性。这种自然带的分布大体上与经线平行,并伸展成条带状,称为经度地带性。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自然区划的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等。 4、地球的形状使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有规律地变化,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度地区向两级逐渐(减小),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的地带性分布。 5、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否则,地表温度将比现在低得多,温差也将大得多,地表的(生物圈)可能将不复存在。 6、地球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圈层构造),这些圈层可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两部分,其中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层组成。 7、组成岩石圈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又可分为(侵入岩)、(火山岩或喷出岩),前者是指形成于地下,后者是指岩浆(喷出地面则迅速冷却凝固)而形成。 8、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在构造作用下岩石发生变形可形成(断层)和(褶皱)两类构造。 9、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地球发生潮汐变形。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海洋中,也存在于(大气圈)和(岩石圈)。 8、大气循环的原动力是(太阳辐射能量),高低纬度间因获得的热量不等而产生的(压力差)驱使大气不断运动,从而输送着物质与能量。 9、大气圈具有垂直分层性,最低层为(对流层),大气对流强盛,其上为(平流层),气流稳定。 10、天气和气候都包括(温度)、(降水量)、(风)、(湿度)、(日照)、(气压)等气象要素(P.104) 12、在风化作用初期,以(物理)风化为主,随后进行(化学)风化。 11、在地球发展的最初阶段,地球上本没有任何生命现象。只是在(二氧化碳)和(氧气)出现之后,地球上物质进一步演化,才导致了生命的出现。 12、影响气候分异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因子三类。地理因子主要包括(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P112)。 13、海水的运动方式有(潮汐与潮流)、(波浪)、(洋面流)和(水团)。 14、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特征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上游河床坡降大,流水地质作用以下蚀为主,下游河床坡降小,流水地质作用以(淤积作用)为主,形成宽缓河谷。 15、陆地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沼泽和冰川雪山区。 16、陆地地貌依据其形态可分为山地和(平原)两类,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山地依据其绝对高度可划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 17、地貌对其它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热量分布)、(降水量分布)、(生物界)、(地域分异)和(土壤类型分化)。 18、地貌按成因可划分为(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和(海岸地貌)等。 19、地貌是在内外动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内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外动力主要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地球外部圈层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