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成型设计 焊缝金属的净化与合金化.ppt

金属成型设计 焊缝金属的净化与合金化.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成型设计 焊缝金属的净化与合金化

1.4 焊缝金属的净化与合金化 本节重点: 氢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及控制; 合金过渡系数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一)氮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及控制 氮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2)合理确定焊接参数 电弧电压↑,保护效果变差,液态金属与空气的接触机会↑,使焊缝中氮的含量↑。因此,应尽量采用短弧焊。 3)利用合金元素脱氮 a) 在焊接材料中加入氟化物: b)增加焊接材料的氧化性 碳酸盐→ CO2 ; Fe2O3 →O2 ; CO2 作保护气体; c) 在焊接材料中加入稀土元素 药皮中加入微量的钇或碲,焊缝中扩散氢↓↓ 电弧电压↑--保护效果↓--液态金属与空气的接触↑-焊缝中氧↑-短弧焊。 1、硫的危害: (一)合金化的目的和方式 1、目的 合金元素含量↑,η↑ ,但最后趋于定值. 合金化的目的和方式 二、焊缝金属的合金化 合金过渡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熔合比及焊缝成分的控制 补偿损失--蒸发、氧化等; 消除缺陷,改善性能--如Mn减少结晶裂纹; 获得堆焊层、异种金属焊接 ; 2、方式 a)合金带极或焊丝―― 优点:可靠,焊缝成分均匀、稳定,损失少; 缺点:工艺复杂,成本高。 c)合金粉末或药芯―― 优点:合金的配比不限,损失小; 缺点:合金成分的均匀性较差, 制粉工艺较复杂; b)合金药皮和焊剂―― 优点:简单,易造,成本低; 缺点:利用率低,合金成分不稳定、均匀。 (二)合金过渡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1、合金过渡系数 η=w(Md)/w(Me) 熔敷金属中的实际质量分数 焊接材料中 的原始质量分数 2、影响因素 合金元素对氧的亲和力↑, η↓; 1)合金元素的物化性质 沸点↓,η↓; 几种合金元素并存时,对氧的亲和力↓ , η ↑ ; * 本节难点: 对比分析有害元素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有害元素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1.4 焊缝金属的净化与合金化 焊缝金属的合金化 去除有害元素 合金剂从焊接材料→焊缝中 氮 一、有害元素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氢 氧 硫 磷 氮的控制 1、氮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1) 气孔 原因:温度↓--溶解度↓; 2) 改变焊缝的力学性能 过饱和的氮+ Fe4N--强度↑硬度↑, 塑性↓和韧性↓; 3) 时效脆化 过饱和的氮→Fe4N→强度、硬度↑,塑性、韧性↓ 加入钛、铝、锆等,形成氮化物,可消除此 类脆化。 --控制氮的首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2、氮的控制 1)加强焊接区的保护 焊接电流↑,熔滴过渡频率↑,气体与熔滴作用时间↓,焊缝中氮含量↓。 直流反接焊缝中氮含量比正接低。 其他条件相同,增大焊丝直径,有利于降低氮含量。 单道焊比多道焊的氮含量低。 加入Ti、Al和稀土: 不溶于液态金属 的稳定氮化物 进熔渣 降低气孔和时效脆化倾向。 与氧反应,降低氧的分压 NO量↓ 增加焊材的含碳量:降低氮在铁中的溶解度。 氢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二)氢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及控制 氢的控制 1、氢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延迟裂纹 气孔 氢脆 白点 (就结构钢而言) 在室温附近,氢→钢的塑性严重下降现象。 1)、氢脆 影响因素:H↑,晶格缺陷↑→ 脆化倾向↑。 措施:焊后的脱氢处理,脆化倾向↓。 拉伸变形→位错→显微空腔 氢分子 →脆性↑ 2)、白点 直径--0.5~3mm;中心处--气孔或小的夹渣; 外围--韧性断口。 “鱼眼”,含氢量高的碳钢或低合金钢焊缝的拉伸或弯曲试样的断面--银白色圆形局部脆断点。 H↑,白点倾向↑。 措施:焊后的脱氢处理,白点倾向↓。 成因:夹杂物边缘的空隙和气孔→捕捉原子氢→氢 分子→脆性↑。 2、氢的控制 控制焊接材料的含氢量; 1)控制氢的来源 原材料(母材、焊接材料等)本身含有的水分 消除焊丝和焊件表面上的杂质; 铁锈、氧化膜、油污 措施: 焊条和焊剂等焊接材料----烘干→最有效的去氢方法; 保护气体—低露点的气体。 如:CaF2+H(或H2O)→Ca(或CaO)+HF↑ 稳定且不溶于液态金属 2)采取冶金措施脱氢 O + H = OH O2 + H2 = 2 OH 2 CO2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