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ppt.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午中日战争.ppt

* 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1 甲午中日战争经过 2 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3 历史的教训及启示 4 * 1.日本的“大陆政策”(蓄谋侵略-根本原因) 2.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直接原因)    3.国际形势及列强的态度(默许和纵容)    4.国内形势及清政府的态度 (希望调停,不做作战准备) * 1.日本的“大陆政策”(蓄谋侵略-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市场狭小 ,资源有限 浓厚封建性残余 内部起义不断 明治维新 对外扩张 对外扩张 对外扩张 大 陆 政 策 世界 亚洲 中国 中国东北蒙古 朝鲜 中国台湾 日本 * 3.国际形势及列强的态度: 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 2.朝鲜“东学党起义”: * 4.国内形势及清政府的态度: (1)国内形势: 清朝晚期,中国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王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 (2 )态度: 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消极待战,贻误战机,导致如本步步紧逼。根源还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与落后性不如日本新兴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 (两个阶段,两个战场,四场战役) 两个阶段: 1894年7月——1894年9月 1894年10月——1895年4月 两个战场: 朝鲜 中国本土 * 四 场 战 役 朝鲜沦陷,战火至华 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旅顺惨案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平壤战役 (陆) 黄海战役 (海) 辽东战役(陆) 威海战役(海) 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 *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7日—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日军分两路进攻朝鲜首都平壤,清军战败,主帅叶志超弃城逃走(后被斩),平壤沦陷。平壤之战以清军大败告终 。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 * 邓世昌与致远舰 *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 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9月15日平壤之战与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一起,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自此以后,日军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并开始在中国境内迅速推进。 *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1894年9月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时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 第二阶段 1894年10月——1895年4月 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 旅顺大屠杀 * 1895年1月,日军登陆山东,包围威海卫。2月,威海卫沦陷,北洋舰队总指挥丁汝昌自杀殉国,舰队战船全被日军俘虏。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 威海卫沦陷,加上日军又进攻辽东,深入内地,京师受到威胁。清廷派李鸿章与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威海卫之战 * 威海卫沦陷,加上日军又进攻辽东, 深入内 地,京师受到威胁。 清廷派李鸿章与日本议和 并签订《马关条约》 *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条约的主要内容为: ①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②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 ③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