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与古代炼丹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盐与古代炼丹术

中国古代食盐与炼丹术 张银河( 摘 要:中国古代炼丹术始于战国,兴于汉、魏、晋,盛于唐、明,终于清。炼丹术源于中国道教方士,前后传承一千多年。道教方士为何将黄帝、老子称为鼻祖,炼丹术中食盐怎么会成为“三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引经据典,对道教炼丹术产生的原因及理论体系,对食盐在炼丹术中所起重要作用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盐;中国;炼丹术。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占卜、谶纬、符箓、禁咒等巫术综合起来的产物。因此古代《文献通考·经籍考》云:“道教之术,杂而多端”。炼丹术是道教方术之一种。它始于战国,兴于汉、魏、晋,盛于唐、明,衰于清中叶。道教方士将黄帝、老子并称“黄老”,视为始祖,不外乎两方面因素:一是黄帝、老子名望辈份高;二是《黄帝内经》中的食盐养生理论、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理论,给炼丹术带来了诸多启示。食盐在炼丹术中被广泛推广应用,是其矿物质元素对生命的必然属性所决定。 一、黄帝与《黄帝内经》中的食盐养生理论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下来就神奇灵异,襁褓中就会言语,幼时聪明伶俐,成年后事事通达。 黄帝作为中原部落首领执政时期,位于南方的炎帝神农氏的势力已经衰落。诸侯相互侵伐,残害百姓,炎帝却无力征讨。于是黄帝时时举兵,以征讨不服管教的诸候。包括最为残暴的蚩尤氏族,最终也被黄帝征服灭绝。 黄帝用蓍草推算历数,预测未来的节气朔望。顺应天地四时的纲纪,阴阳五行的故常,死生的道理和存亡的大限。种植百谷草术,德化及于鸟兽昆虫,遍布于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勤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上古帝王。无疑,道教方士奉黄帝为始祖,有借其名望抬高道教方士地位的目的。这是其一。 其二,《黄帝内经》中的食盐养生理论,不能说不是道教方士推崇的又一原因。《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它的内容涉及面很广,被中国中医学尊为医典。后来著名的道士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吕洞宾等,都是著名的中医学家。 《黄帝内经》中有两点,对道教方士炼丹术影响较深。 首先,《黄帝内经》讲到“五味”养生理论的地方很多,而“五味”之一的“咸”,即指食盐。许慎《说文解字》云:“盐,咸也。”盐对后来炼丹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伤骨气,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儒,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气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腾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六节脏象论》)(《素问·五脏生成篇》)(《素问·宣明五气篇》) 通过上述这些,可以看出,食盐对人体的健康与否极为重要。 其次,《黄帝内经》也不乏效法自然之理论。比如在开首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穷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通俗地说,上古时代那些深明修养道理的人教诲普通的人们,总是告诫他们:对于四时不正的虚邪贼风,能够适时回避;同时思想上保持清静,保持虚无,使真气和顺,精神内守毫不耗散,如能这样,病又从哪里来呢?所以他们精神都很安闲,欲望不多,心境安定,没有恐惧;虽然劳作,但身体不会感到疲倦;真气平和而调畅;每人都能顺心所欲并感到满意;吃什么都觉得香甜,穿什么都感到舒服,随遇而安,互相之间从不羡慕地位的高下,人人都自然朴实。所以不正当的嗜好,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的邪说,不能诱惑他们的心态;不论愚者、智者、贤者还是不肖者,对于物外从不动心,这就吻合养生之道了。 从道教方士炼丹术最终形成的炼丹原料看,食盐作用于人体,自然作用于生命,正是道家一贯倡导的哲学。再者,黄帝不仅是最古老的君王,而且也是一位被神仙化的人物,有食用“金华丹”骑龙飞升成仙的神话传说流播于世。 二、老子与《道德经》中的自然理论 司马迁《史记·老韩列传》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人。曾任东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李耳为何称老子呢?史书无明文记载。晋葛洪在《神仙传》中说,他在母亲怀里整整七十二年才出生,一落下地就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了,所以被称为“老子”。但这只是传说而已,显然十分荒谬。唐代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说:“古者,称师为子”。他的著作《道德经》为何又称《老子》,那是源于古代人善于把一些建立了自己的思想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