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考试 历史试题 说明:1、卷面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中性笔或铅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48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宜布政使司,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亊。原来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各司其责,互不统成,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朱元璋的这一改革( ) A.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避免了诸侯国威胁中央的覆辙 2.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记述了“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对此记述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古代世卿世禄制 B.体现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进步性 C.是中国古代门阀政治的体现 D.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复杂性 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州逐渐成为一级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汉武帝制定刺史制度,负责监视州内之郡县。东汉时期,刺史凌驾于郡守之上,由单纯的监察官吏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这说明汉代刺史制度 A.加强了对地方的行政管辖B.削弱了秦以来膨胀的相权 C.奠定了三省六部制度基础D.逐渐取代了郡国并行制度 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戊戌,克安庆。壬寅,次湖口,败友谅于九江,克其城,友谅奔武昌 《明太祖纪》 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朱元璋)欲自将讨之,以问(刘)基。(刘)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自旦及暮不下,(刘)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遂悉军西上。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 《刘基传》 明年,友谅遣兵复陷安庆。太祖自将伐之,复安庆,长驱至江州。友谅战败,夜挈妻子奔武昌。其将吴宏以饶降,王溥以建昌降,胡廷瑞以龙兴降 《陈友谅传》 A.陈友谅兵败投降B.朱元璋讨伐陈友谅 C.刘基智取安庆城D.朱元璋兵败安庆城 5.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6. 西周推行分封制,受封的对象包括“先代贵族”之后,所谓“先代贵族”指的是从神农氏到商纣王共2000余年间的首领和帝王,众多当时存在的政权得以合法化。周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保卫周王室安全B.打击殷商残余势力 C.维持社会的稳定D.强化周王的集权统治 7.这种密折治国术为什么独独盛行于雍正时期?雍正和别的君主相比,有着非同寻常的资质:一是精力过人,普天之下无事不想过问和插手,在这种雄主的手下,官员可别指望有什么隐私,妻妾争风的家丑不过夜就被雍正知道了。二是多疑忌刻,雍正最忌官僚结党,而这类实质为“小报告”的密折正是防范臣下欺蒙的利器。材料中的密折制度表明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重要表现B.清朝官员贪污腐化现象严重 C.雍正皇帝精力旺盛,才智过人D.官员的各种行为都被皇帝所掌控 8.据统计,战国时秦有官名52种和爵20等,齐有官名33种,楚有官名98种,赵有官名58种,魏有官名32种,韩有官名19种,燕有官名19种。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官名明显增多,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B.机构臃肿,职责不明 C.世卿世禄制快速发展D.官僚制度的发展 9.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与其丞相田蚡有这样一段记载:丞相入朝奏事,推荐了一些人担任官员。皇上说:“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这则记载反映出 A.中外朝制度削弱了君主专制B.从无为到有为转变很有必要 C.地方王国问题仍然威胁皇权D.官吏任免权全操于丞相之手 10.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这一变化体现出 A.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B.王国问题依然客观存在 C.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D.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11.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这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 ) A. 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 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 C. 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D. 忽视了参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