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精品解析: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崇仁一中历史月考试卷 命题人:杨建国 审题人:初三历史备课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形式,它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在一代又一代国人心中,不断明确着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下列成语典故中不应该做的是 A. 卧薪尝胆 B. 退避三舍 C. 草船借箭 D. 纸上谈兵 2. 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块贫瘠的土地,自从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文中的“这里”是指 A. 瑞金 B. 遵义 C. 赤水 D. 延安 3.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 近代化的探索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4. 以下解说词适用于下图的是 学|科|网...学|科|网... A. 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我国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 5. 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A. 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C. 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 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6. 下列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三角贸易”航程的是 A. B. C. D. 7. 构建知识的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 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进程 B. 欧洲国家民族独立的过程 C.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进程 D. 反对殖民压迫的历程 8.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 年份项目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 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创建 9. 某班历史活动课上举行辩论赛,双方辩手主要观点如表。该辩论赛的主题是 正方:使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应充分肯定。 反方:权力高度集中,经济发展失衡,不利于长远发展。 A. 法西斯专政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经济全球化 10. 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明智试验”的中心措施是 A. 调整工业 B. 整顿金融业 C. 削减农业产量 D. 兴建公共工程 11. 许多欧洲人已经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意大利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变的是 A. B. C. D. 12. 从查理曼帝国到哈布斯王朝,从拿破仑到希特勒,都企图通过军事和战争手段实现统一欧洲的梦想,到头来他们都失败了,这证明欧洲一体化必须坚持 A. 继续奉行杜鲁门主义 B. 和平与发展的道路 C. 建立统一的宗教信仰 D. 实行贸易保护手段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答颐卡上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13. 唐朝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 14. 明成祖时期,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促进了中国与南洋及非洲各国的交往。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6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两种古代文明有什么不同?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 (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化,文明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主要特征。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17. 创新是引领时代和事业前行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秦皇汉武缔造了秦汉帝国的辉煌,实现了秦汉大一统局面。请分别举出他们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创新的地方治理措施。 (2)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实践。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将根据实验作出判断。”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领导苏俄进行了怎样的“实验”?它实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