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中国民族音乐;北方草原支脉大致包括:内蒙古高原区、大兴安岭山地和丘陵区、阴山地区和丘陵区、鄂尔多斯高原区、辽嫩平原区、西
部戈壁草原区等
这里居住着蒙古族、达斡尔族、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
裕固族、锡伯族、满族等民族;北方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同属中华文化的古源头
考古证明,远古时期的北方草原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北方草原从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
前2000年,先后孕育了原始农耕
和游牧两大文化系列;本支脉的传统音乐主要有:民歌、歌舞音乐、器乐
代表性体裁: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叙事歌曲、篝火歌舞;锡伯族的民歌、苇笛、东布尔、口弦等乐器;蒙
古族的长调、短调、好来宝、马头
琴音乐;满族的号子、小调、八
角鼓、新城戏等;短调是蒙古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演唱的民歌
短调的特点:
1、音乐结构较匀称,节奏规整,
旋律朴实少装饰
2、多用本嗓演唱
3、叙事性与抒情性相结合;在蒙古族赞歌、叙事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说唱音乐曲种,主要流行在内蒙古东部地区
大约形成于公元12世纪前后,用蒙
古语演唱
有两人对唱、一人自问自答、多人
演唱等形式
演唱时,演员自拉马头琴或四胡伴奏;好来宝特点:
1、唱词为四句一节,押头韵。或四句一押韵 ,或两句一押韵,也有几十句唱词一韵到底的情形
2、表演的节目,篇幅可长可短
3、题材多样
4、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
比、反复等;从节奏特点上看,裕固族民歌大致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类
长调包括牧歌、叙事歌、婚礼歌等,
短调包括割草歌、垛草歌、奶幼畜
歌、催奶歌等
牧歌是裕固族长调中较有代表性
的一种歌唱形式 ;赞达拉噶是包括山歌、小调一类歌曲体裁的统称
赞达拉噶可分为节奏自由的赞达
拉噶和节奏规整的赞达拉噶
赞达拉噶的旋律和节奏舒展宽阔、
悠扬动人,音域较宽,大多在
十度以上 ;赫哲族的民间音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嫁令阔、哈康布力歌曲(天鹅歌舞调)、依玛堪调(说唱)、萨满歌曲
《狩猎的哥哥回来了》是具有代
表性意义的赫哲族民歌,当地
人用这一旋律填入多种歌词 ;把中国音乐体系的传统民歌旋律音调结构以三四个音为一个单位,组
成一个“三音列”或“四音列”,
分为宽声韵、窄声韵、近声韵、
大声韵、小声韵 ;宽声韵:指的是含有四度音程连接的三音列、四音列。如:sol-高音do—re;la—高音re—sol;sol—re-do一低音sol;do—re—sol-高音do ;窄声韵:指的是由大二度与小三度,或者是小三度与大二度连接而成的三音列。如: sol—la-高音do;mi—sol—la;
do-低音la-sol ;近声韵:指的是由宫-角或类似宫-角(清角-羽、徵-变宫)构成的三个音之间形成的连续大二度级进或大三度连接。
如:do—re—mi;fa—la—sol;
si—sol-la ;大声韵:指的是由大三度、小三度连接及其转位构成的三音列。如:do—mi—sol;mi—sol-高音do;sol-高音do-mi
小声韵:指的是由小三度、大三度
连接及其转位构成的三音列。
如:la-高音do—mi;do—mi—la;
mi—la-高音do ;新城戏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叶,以流传于吉林省扶余一带的满族曲艺八角鼓为基础而逐渐发展而成的
新城戏在八角鼓的基础上,还
吸收了满族旗香太平鼓、萨满
跳神等音乐成分 ;新城戏的唱腔分为板式和曲牌两个部分
新城戏的念白可以分为韵白与散白两种 ,在现代戏中一律运用散白
伴奏乐器有高胡、二胡、扬琴、三弦、琵琶、筝、八角鼓等 ;马头琴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适合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
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
变而来,成吉思汗时期已流传民间
《万马奔腾》旋律紧扣蒙古族音调,
和声、转调借鉴西洋作曲技法,
全曲热情奔放,豪迈气派 ;“呼麦”是图瓦文xoomei的中文音译,原意指“喉咙”,即为“喉音”,一种藉由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
目前主要流传于中国内蒙古,南西
伯利亚的图瓦、蒙古、阿尔泰和卡
开斯等地区,已有千年历史
持续低音与高音区哨音距离十二
度以上;无半音五声性旋法,以大二度、小三度旋律音程连接为特征
常用大二度、小三度波音来演唱、
演奏长音
旋律线条多呈“驼峰式”和
“波峰浪谷式”形状
多羽调式,宫调式,徵调式次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