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争议:中国外交的世纪新挑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争议:中国外交的世纪新挑战.doc

环境争议:中国外交的世纪新挑战 ??? 中国国土幅员广阔,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包括长江、黄河、湄公河、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享有“中华水塔”、“亚洲水塔”的称号,而且与亚洲多个国家为邻。我国外交政策,除了一些边界争议,一直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避免与邻国爆发大范围军事冲突,此外也采取不干预别国内政的政策;特别是被西方国家界定为“专制政权”的国家,与中国的交往更形重要。不过,当今外交已不再是单纯的政治意识形态结连,或经贸往来,中国冒起所带来的社会因素,也正影响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其中之一便是环境问题。   自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降,日本与亚洲四小龙,包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的年代,同时带来了大量污染,影响深远,多起污染事故也增强了民众的环境意识。因此,环境问题早已成为这些国家或地方的政治议程。眼见中国在八十年代开始,步上他们的后尘,而且越来越多污染更跨出国境,世人为之关注。 ? 中国环境状况已成区域外交议题   我国经济近年维持了 8%-10%的增长,但污染事故也与日俱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中国的经济活动举足轻重,环境影响已经无可避免。为了让读者更全面了解环境外交的发展趋势,笔者准备从一些事件,探索出未来中国环境外交的主旋律,并分析解决跨境环境问题的出路。   我国近年的跨境污染事件,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严重肆虐的沙尘暴。沙尘暴一直是华北地区的天气现象,但近年影响范围延伸至华东华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台湾,甚至美国西岸。专家们希望想办法控制沙尘暴的扩散,以免影响空气质量。自2002年起,韩国、日本和蒙古的专家便与中国合作,成立联合治理沙尘暴的工作小组,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共同治理沙尘暴。日本还设立了日中绿化交流基金,协助中国植树造林。而韩国政府则援助中国60万美元,设立沙尘暴联合监测站。中国政府也采取多项应对措施,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以及保护天然林等。   随后,大量空气污染物从中国飘到日本和美国,让美日两国政府惊觉到与中国持续进行环保技术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协助中国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取而代之的是低污染的清洁能源和生产技术。故此,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的政府与企业都给予中国直接环保援助,而今年7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访华,与中方共同宣布成立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两国连手投入1500万美元作为其启动资金,资助相关技术的转移,希望藉此加速中国产业改革。例如,中国一直与日本、美国合作,在国内多家发电厂引进烟气脱硫装置,有效减少二氧化硫及酸雨污染。 中国成功“博弈”环保外交:大气与气候合作   今年12月,关乎人类能否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会议,将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美国和中国是全球两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多年来,由于美国的布什政府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及落实联合国订立的减排目标,使全球各国减排的努力徒劳无功,也让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有理由拒绝承诺减排目标。   然而,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锐意落实节能减排与发展清洁能源,在2010年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的指标,并以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0%,2020年达20%为目标,展示出中国解决气候变暖的决心和榜样。而另一方面,奥巴马在最近的八国集团峰会上成功游说其他主要工业国,承诺在2050年前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给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一个契机,改变一贯的抗拒态度,甚至有可能承诺一定程度的减排目标。   在上述大气和气候问题上,中国在国际环保合作上都是作为一个博弈者的角色,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方面深刻体会到污染问题不单影响国内社会稳定,而且已经影响到国际形象和外交合作,对国际上先进环保技术援助来者不拒,对中国而言可说是长足的进步;而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博弈上,除了展示中国承担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决心外,更重要的是让美国知道他们作为历史上排放最多温室气体的国家,必须承担他们自己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排放责任,及资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及转移相关技术。中国与其他工业国在这场博弈中,可说是取得了一定成效。   另一边厢,中国主张与邻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兄弟”合作发展,是一贯的外交主旋律。但是,多项在重要流域的上游地区的水利与能源开发,以及海外的资源开发投资项目,却屡屡遭受国外民间组织和媒体的质疑。 松花江污染事件敲响外交警钟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旗下吉林石化公司101厂化工车间发生爆炸,其处理过程却使有毒的苯、苯胺、硝基苯等化合物随地下水系统排入松花江,污染水体。流域内多个主要城市,包括哈尔滨、佳木斯,以及俄罗斯的伯力市供水暂停,严重影响当地饮用水和民生用水。初时,吉林省政府极力隐瞒实情,并试图澹化水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