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规范的司法逻辑结构-北京大学.PDFVIP

论刑法规范的司法逻辑结构-北京大学.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刑法规范的司法逻辑结构-北京大学

中外法学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Vo 1. 28 , No.3(2016)pp.801-816 论刑法规范的司法逻辑结构 以四维论取代二元论的尝试 刘远铃 摘 要 司法逻辑观念是一种立体思维,它在刑法学思维中架构起刑事法庭,而二元论对 此无能为力。在刑法规范观上面,基于司法逻辑的四维论力图超越二元论,为此提倡原则 规 则一标准的综合性规范观念。建基于二元论和唯规则论的刑法学十分漠视法庭旁听者,对行 为规范的性质和内容及其个体主义呈现方式都缺乏认识。在司法逻辑下,应区分追诉规范与 辩护规范,并在这种框架下理解法益与规范、构成要件与定罪情节。以行为规范为背景、以上 述区分为前提的裁判规范,具有中立性和裁量性。刑法学视域中的法官不应被视为无个性的 自动售货机。 关键词刑法规范司法逻辑四维论二元论 →、超越二元论 刑法规范是什么规范?通说为二元论,即认为刑法规范是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二元论 较之裁判规范一元论更可取。 C 1 )然而,二元论就能够为面向司法的刑法学(以下简称刑法 学)提供自洽的诠释架构吗? (一)思维形态与二元论 如何看待二元论,根本上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思维形态。立体思维作为目前最高级的思 养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事司法过程的刑法学建构问 题研究气项目编号 lZBFX055) 的阶段性成果。 C1 )参见(日)高桥则夫:((规范论和刑法解释论)),戴波、李世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版,页 20 • 801 • 中外法学 2016 年第 3 期 维形态,使人们的思维最接近真实世界。 C 2 J 从立体思维而言,二元论是不够的。 首先,二元论没有给出刑法规范的立体感。任何刑法规范都是在具有时空特性的真 实世界里存在、演变和起作用的,都不是什么超时空的抽象实体。因此,当我们面向司法 给出一种诠释架构时,如果它能够引起一种关于刑法规范的具象整体感,那么我们就说 它具有立体思维的水准。二元论显然不能。因为,刑事法庭是《刑法》之用的标准场合, 其全部在场者都依据同一部《刑法》而思考和行动,可是作为刑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架 构,二元论却无法在思维中支撑起刑事法庭。学习刑法的人普遍没有围绕着法庭及其结 构运行而进行刑法思考的习惯,这个不争的事实便是明证。因此,建基于二元论(逞论一 元论)之上的刑法学可谓是远离了真实世界。 在卢曼看来,法庭的双方当事人都援引对自己有利的规范,都运用合法/非法这个法律符 码对已经发生的争议事项给予观察,这属于一阶观察;而法官要对争议双方所给出的已经内 含合法/非法评价的对立规范给予二次评价,这属于二阶观察。卢曼认为,法庭上当事人之 间的唇枪舌剑,是社会各子系统从经济、政治、科学、艺术等领域不断向法律系统提交各种竞争 性规范的过程,这里呈现的是各种社会规范之间在横向上的冲突关系,他将其称之为规范的 社会维度。法院要在之前的沟通(法条、先例、学说等)与当下的沟通(对案件的裁判)之间保 持可联接性,呈现的是法律系统内部各种规范之间的纵向关系,卢曼称之为规范的时间维 度。法律规范以程式的形式从人格、角色和价值中分化出来,并呈现出如果……那么…… 的条件形式,卢曼称之为规范的事实维度0 C 3 J 这种法社会学的立体思维并不专属于法社 会学,应该为刑法学所借鉴。 其次,二元论没有给出刑法规范的动态感。它所构建的画面是静物画面,由受规制的人与 法官的裁判文书二者构成,无结构、无生气。可是,要把法律理解为一种处置,而不是理解为 一种物体. C4 J 要归到一种宽泛的法律活动理论之下,重要的是,法律……不是这样一个 盒子:当出现一个法律问题时,法官就把它从架子上拽出来,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C5 J 法律不 只是一整套规则,它是人们进行立法、裁判、执法和谈判的活动。它是分配权利与义务、并据以 解决纷争、创造合作关系的活生生的程序。,C 6 J 刑法学如果把法庭遗留在思维之外,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