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溶剂相关知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用的溶剂相关知识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2H6O (2)相对分子质量 46.07 (3)结构式 CH3CH2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 (6)沸点(℃):78.3 (7)相对密度(水=1):0.79 (8)相对密度(空气=1):1.59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健康危害: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然后抑制。 (3)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机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3.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 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防护。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5.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12 (3)引燃温度(℃):363 (4)爆炸下限(%):3.3 (5)爆炸上限(%):19.0 (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6. 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二、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 1. 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H4O (2)相对分子质量 32 (3)结构式 CH3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5)熔点():-97.8 (6)沸点():64.8 (7)相对密度(水=1):0.79 (8)相对密度(空气=1):1.11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 2. 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3)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和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接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4)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黏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长期出现脱脂、皮炎等。 3.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4. 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呼吸道可能接触蒸气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2)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3)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 5.?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11 (3)引燃温度():385 (4)爆炸下限(%):5.5 (5)爆炸上限(%):44.0 (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文档评论(0)

hhh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