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3.2《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 3.2 弹 力 课前导航 芦苇、大树和橡皮 一根高2 m的芦苇,直径不足1 cm,其高度与直径的比超过200∶1.细长的芦苇在大风中也难以折断,这得益于它中空的结构.大诗人杜甫笔下有一棵大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经过科学家沈括考证,四十围的周长折合成直径是7尺,这棵树的高度与直径的比竟高达286∶1,无怪乎沈括惊叹“无乃太细长乎?”看来诗人笔下的这棵大树的结构也应像芦苇一样,大概也是中空的,起码这棵树的中间结构应是十分疏松的,高达300 m的法国埃菲尔铁塔,也是中空的. 找一块长条橡皮,在橡皮的侧面画上几个等间距的格子,弯曲橡皮,方形的格子变成了扇形,外层伸长里层压缩了(如图13-1所示).注意观察正中间的格子,几乎不伸长也不压缩,也就是说中间的格子几乎没有形变,没有形变就没有弹力,看来中间这一层对于抵抗弯曲没有作用,只是白白地增加了重量,还不如把它去掉,于是大自然这位高明的“设计师”就“创造”了空心芦苇. 图13-1 请你思考: 1.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础梳理 知识精析 一、弹力存在的判定 判断弹力的有无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来判断:看物体是否存在弹性形变及弹性形变的方向. 2.利用假设法判断 可假设在该处将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物体还能否在原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从而判断该物体是否受弹力作用. 例如:如图13-2所示,将甲图中与小球接触的斜面去掉,小球无法在原位置保持静止,而把乙图中的斜面去掉,小球仍静止,故甲球受斜面的弹力,乙球不受斜面的弹力. 图13-2 3.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如图13-3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球靠在竖直面上静止,竖直面是否对球产生力的作用?假设竖直面对球产生了力的作用,由力的作用效果可知,球不会静止,故可判定没有水平弹力产生. 图13-3 二、弹力方向的确定 弹力是接触力,不同的物体,不同的接触方式,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也有所不同,具体比较见下表所示: 可不沿杆 可沿杆 轻杆 沿绳收缩方向 轻绳 垂直于切面 点与点 过点垂直于面 点与面 垂直公共接触面 面与面 接 触 方 式 图 示 方 向 类 型 三、弹力大小的计算 对弹力大小的计算可分为弹簧弹力和非弹簧弹力两种情况: 1.弹簧弹力的大小:应用胡克定律F=kx求解. 其中x是弹簧的形变量(可能是拉伸量,也可能是压缩量),x=|现长-原长|;k是比例常数,它是一个反映弹簧形变难易程度的物理量,是由弹簧本身的材料、长度、粗细、匝数等条件决定的. 2.非弹簧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一般要借助于物体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求解. 如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桌面向上的弹力和自身的重力作用,由二力平衡可知,弹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方法指导 一、形变与弹力 例1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压力、支持力在性质上均为弹力 B.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会对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施加弹力作用 C.对于同一根弹簧,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D.许多物体可以在不发生形变的条件下对物体施以弹力作用 解析 准确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是解答此问题的关键,具体分析见下表所示: 答案 ABC 本题易误选D.根据经验,有很多形变是肉眼观察不到的,故而错选. 误区 警示 错误 要产生弹力作用必须发生弹性形变. D 正确 弹簧弹力大小由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弹性形变大小共同决定,对于同一根弹簧,劲度系数一定,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C 正确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 B 正确 拉力、压力、支持力均是由弹性形变产生的,所以均为弹力. A 结论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选项 二、弹力方向的判定 例2 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同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的重心位于球心,b和c的重心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如图13-4甲所示,三球皆静止,试分析三种情况下支点P、Q对球的弹力方向是怎样的. 图13-4甲 解析 相互作用的物体属于点与曲面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曲面的过接触点的切面,且指向球心,与重心位置无关,故三种情况下弹力方向是一致的.如图13-4乙所示. 图13-4乙 点评 在分析弹力时要先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弹力的方向可用如下方法判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物理4-4《平衡条件的应用》精品课件鲁科版必修1.ppt
- 物理4-4《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鲁科版必修1.ppt
- 物理5-4《超重与失重》精品课件2沪科版必修1.ppt
- 物理: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1.ppt
- 物理3-2《形变与弹力》课件鲁科版必修12.ppt
-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共23张PPT.ppt
- 物理: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
- 物理:1.2《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一》2课件沪科版必修1.ppt
- 物理新教材山东版必修Ⅰ第六章第4节超重和失重制作中n.ppt
- 物理:1-2《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一》课件沪科版必修1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