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化知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和文化知识.ppt

典故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典故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璀灿明珠,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卷帙宝典中都闪烁着它的熠熠光辉。典故文字简洁洗炼,语义含蓄深邃,回味隽永深长。李杜诗篇之所以万古流传,引经据典恰到好处不失为重要原因之一。《圣经》、莎剧之所以非同凡响,也因为典到之处,妙语连珠,文采斐然。 英汉典故的比较 之产生来源 1.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 2.神话传说 3.民间传说 4.文学作品 5.寓言故事 6.民间习俗 7.民间谚语 8.动植物名称 9.人名地名 10.军事术语 英汉典故的比较 (1)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 在英汉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众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事件,后人常用简洁的说法表达其内容,沿用久了也就成了典故。 如burn one’s boats (bridges),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渡过Rubicon河后把渡船全都烧毁,以此向士兵表明退路已断,只有拼死一战。 现借用来比喻 “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这与汉语中的“破釜沉舟”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2)神话传说 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故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的向往。如 Prometheus,说的是宙斯之子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违抗主神宙斯(Zeus)的禁令,盗取天火,造福人类,因而被缚在高加索山崖,遭受神鹰啄肝脏之苦,成为欧洲文学中的一个神话英雄。莎士比亚的名剧《奥赛罗》中就有“Promethean heat(天上的神火)”这样的典故。汉语中的“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追日”之类的典故也源于古代神话故事。 又如 leave no stone unturned,相传公元447年波斯将军马多尼奥斯在希腊的普拉蒂亚兵败被杀,留下一大批财宝在军帐里。底比斯的波利克拉特斯得知情况后前去搜寻,但一无所获,德尔斐神喻示他要“翻遍所有的石头”,最后终于找到了财宝。现借此传说告诫人们做事要想尽一切办法,办事要竭尽一切努力,这一典故现常译为汉语成语“千方百计”。汉语中也有来源于民间传说的典故。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班门弄斧”等。 (4)文学作品 有不少典故来源于文学作品,有的是原封不动的摘引,有的是为表达简洁节缩而成。例如,Odyssey与Iliad并称为古希腊两大 史诗,相传为荷马(Homer)所作,共24卷,约12000行。 该诗描述了希腊神话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在特洛伊战争中以“特洛伊木马”攻破特洛伊城后,在海上飘流十年,战胜了独眼巨神,制服了女巫,经历了种种艰险,终于回到了祖国,夫妻团聚,现以Odyssey喻指“磨难重重的旅程”或“艰难的历程”。汉语出自文学著作的典故为数不少,如出自《后汉书》的“得陇望蜀”,出自《左传》的“经天纬地”和《吕氏春秋·明理》的“罄竹难书”等。 (5)寓言故事 -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以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如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曾有一个乡下人,养了一只能下金蛋的鹅,但那人发财心切,为获得鹅肚子内的全部金块而将鹅杀掉,结果一无所获。现以此寓言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打算。 汉语中也有与此相对应的说法,但不叫“杀鹅取卵”,而是“杀鸡取卵”。又如cherish a snake in one’s bosom,源出伊索寓言中的 《农夫和蛇》。 (6)民间习俗 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促进语言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也是典故产生的来源之一。如 a bird of ill omen,源出古代占卜风俗,延至今日,猫头鹰、乌鸦和渡鸟仍然被视为不祥之鸟。渡鸟嗅觉灵敏。能确定远处死尸或腐尸的地点,因此渡鸟常与死亡相联;猫头鹰则往往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喊叫,而坏天气常给人们带来疾病或灾难,故猫头鹰被视为丧鸟,阴森鸟,西方人以此将它们比喻为“不吉利的人”、“带来不幸消息的人”。 又如a feather in your cap,汉译为 “值得荣耀的事,荣誉”,此典源于广泛流行于美洲印第安人中的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饰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以此来显示战绩与荣誉。汉语中出自民间风俗的典故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远亲不如近邻”等。 (7)民间谚语 谚语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哲理,是社会生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如birds of a feather即出自谚语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其意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转义为“一丘之貉”。 在《鲁迅全集》中有这样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