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子的大玩偶》 黄春明 * 台湾乡土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陈映真《夜行货车》、《将军族》; 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苹果的滋味》等; 王祯和《小林来台北》《美人图》; 钟肇政的《台湾人三部曲》 “小人物的代言人”:黄春明 “小人物的代言人”:黄春明 黄春明(1935年-),出生于台湾宜兰县罗东镇,屏东师范学院毕业。曾担任节目主持人、电影编剧、儿童剧场编剧等。 为乡土文学小说家,擅长描写小人物的故事。他的小说曾多次改编为电影。代表了台湾乡土文学的最高成就,在世界华文文学界亦颇负盛名。 “小人物的代言人”:黄春明 代表作有《儿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莎哟娜啦?再见》《溺死一只老猫》、《看海的日子》、《锣》等,内容以农村乡土为创作题材,以他所熟悉的卑微乡土小人物为主角,藉由刻划描写其个性与遭遇来呈现对土地、家园的热爱,以及深刻的父子祖孙之情及夫妻男女之爱。 七十年代之作品如《两个油漆匠》、《苹果的滋味》、《莎哟娜啦?再见》、《小寡妇》、《我爱玛莉》等小说,所关怀之对象则转向都市中之小人物,表现出对都市文化的不满与无奈,以及他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怀。 黄春明多才多艺,在小说、散文之外,也从事儿童绘本、漫画的创作。一九九0年出版文学漫画《王善寿与牛进》,一九九三年出版《黄春明童话》系列。近年更创立黄大鱼儿童剧团,巡回全省演出儿童舞台剧;并於宜兰设立吉祥巷工作室,进行《宜兰县通俗博物志图鉴》采访纪录,积极参与社区营造、田野调查,足见其对台湾土地与人民历久不衰的关爱。 “小人物的代言人”:黄春明 黄春明,宜兰罗东人,1939年出生。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百货行,母亲在他八岁的时候过世,于是接由祖母照顾,读中学的时候他因打架而退学,又加上不堪忍受继母的虐待,就偷偷地搭上了一班货车离家出走。到台北后,几经周折,他在一家电器行做学徒,后来又一边刻苦自修,继而以同等学历考上了台北师范,但是因桀骜不驯的性格他仍屡次闯祸,后来被迫转学到台南师范,最后是在屏东师范毕业的。步入社会后他曾做过小学教员、遵从政府要求当过兵,然后在广播电台当主持人兼制作人,还曾经在广告公司工作过,他搜集过民谣,搞过电视,拍过电影,丰富的职业经历使他得以见证各种人的生活,进而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人物的代言人”:黄春明 60年代台湾战后第二代的乡土文学作家中,黄春明是最能体现这一时期乡土文学特点的小说家之一。他是台湾乡土文学的主将,被誉为“标准的乡土作家”。 “小人物的代言人”:黄春明 生平与简介 黄春明,1939年生于台湾宜兰。1966年4月在《幼狮文艺》发表《男人与小刀》震惊台湾文坛。 《小琪的那顶帽子》,《苹果的滋味》,《儿子的大玩偶》编为三段式电影。《看海的日子》,《两个油漆匠》,《莎哟娜啦 再见》亦改编为同名电影。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散文集。 从事儿童绘本、漫画等创作 黄春明创作分期与主要创作内容 1、第一个时期:“苍白与孤绝” 早期作品有着鲜明的现代派特征。处女作《男人与小刀》阳育自幼丧母,孤僻变态,缺乏家庭温暖,以死摆脱痛苦,存在主义观念还有《把瓶子升上来》《借个火》等。 2 第二个时期:乡土与写实 黄春明是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的主将,被誉为“标准的乡土作家”,作品多反映农民、小市民生活,同情与关怀卑微的“小人物”命运,揭露殖民经济给台湾人民带来的问题。 《青番公的故事》《看海的日子》《儿子的大玩偶》、《锣》等。 黄春明创作分期与主要创作内容 《青番公的故事》是一曲农民的挽歌加赞歌。 青番公21岁那年,洪水沖毀了他的家园,淹死了他的祖父。“五六天以后,大水才算全部退掉。这时,再浮出水面的歪仔歪竟变成了一片广袤的石头地,这比见了洪水淹沒时的情景,更显得绝望。”其实青番公并未绝望,他凭着自己顽强的生活信念,重建了生活,使他的家族终于又繁盛起來。然而,到他晚年之后,一种悲哀又爬上了他的心头,因为他以生命确立起來的传统信条和用汗水开化的田园,再也无人相信和继承了。全家十几口人都被外面的生活所吸引,只有一个七岁小孙在他身后听他将讲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他自己也知道这小孙子是靠不住的,因为孙子对乡土不感兴趣。作者对青番公这一人物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对青番公的失落表示同情,对青番公的顽强精神表示尊敬;但另一方面,他对青番公的不合潮流表示遗憾,对青番公的因循守旧持批判态度。所以,这篇小说一半是赞歌,一半是挽歌。 黄春明创作分期与主要创作内容 在对农民的不幸寄予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同情的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因循守旧、愚昧和落后。 黄春明创作分期与主要创作内容 3黄春明第三个时期:嘲讽与批判 从悲天悯人的情怀走向社会批判与讽刺,目光也由农村投向城市。《苹果的滋味》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的建筑工人江阿发穷困潦倒。以台湾工人压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