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6二轮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第二章 古诗核心知识突破 第一节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一、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 说 明 示 例 赏 析 直抒胸臆 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借景抒情 借助于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托物言志 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与抒怀合二为一。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借古讽今 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用典 抒情 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用典有时增加了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有时则是为了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①“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注】 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提升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杂诗六首(其一) 刘 挚 四序若转毂,万物变秋风。 萧骚檐边月,赫赤江上枫。 寒鸱坐晴屋,阴虫凄暮丛。 灵凤杳何许,寂寂朝阳桐。 【注】 刘挚,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多次被贬谪,后流放新洲,含冤而死。 (1)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萧骚檐边月,赫赤江上枫”。 答案 运用衬托手法。通过描写萧条凄凉的月亮挂在房屋的檐角,以哀景衬哀情,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氛围。通过描写江上的枫叶已一片火红,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的悲凉之感。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悲”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 一是为秋天景物而悲,诗中通过对秋风、秋月、寒鸱、秋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悲凉之感;二是为孤单冷落的贬谪处境而悲,尾联以“灵凤”自比,以孤单地栖息在梧桐树上来比喻自己贬谪时的孤独、凄清。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1)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明日暮”的景色,其共同的景色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这两首诗,都抓住“清明日暮”的景色优美宜人、明丽清新这一特征进行歌咏。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2)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 吴诗:侧面描写。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而归,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流莺于柳林间啼鸣飞翔,可见景色清丽宜人。 陈诗:对比反衬。诗人于清明卧病处境冷落,内心压抑凄楚。而城内外人声鼎沸,节日气氛浓烈;两相对照,更见凄恻之情。(或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后两句写诗人凝神注目,一改诗歌凄楚之情。微风习习,杨柳袅袅,顿觉百媚滋生、神爽志清。给读者以峰回路转、抑扬顿挫的艺术享受。(意思对即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ppt
-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ppt
-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七章 写作 专题一.ppt
-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七章 写作 专题三.ppt
-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七章 写作 专题二.ppt
-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七章 写作 专题四.ppt
-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三.ppt
-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二.ppt
-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ppt
-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四.ppt
- 【创新设计】2016二轮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二节传记核心知识突破.ppt
- 【创新设计】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保温练.doc
- 【创新设计】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提升练(一).doc
- 【创新设计】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提升练(三).doc
- 【创新设计】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提升练(二).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仿写句子.ppt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专题复习课件:压缩语段.ppt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专题复习课件:散文阅读--文本探究.ppt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专题复习课件:整散句变换.ppt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专题复习课件:扩展语句.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