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2013年初三一模试卷语文20135考生须知本试卷共8.doc

北京西城区2013年初三一模试卷语文20135考生须知本试卷共8.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西城区2013年初三一模试卷语文20135考生须知本试卷共8

北京市西城区2013年一模试卷 语 文 2013.5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符合(fǔ)绯红(fēi)耳濡目染(rú) B.濒临(bīn)贮藏(zhù)滥竽充数(yú) C.逮捕(dài)修葺(qì)既往不咎(jiū) D.追溯(sù)步骤(zòu)根深蒂固(dì)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中秋之夜,一轮满月清朗的地端 (详、祥)着异乡的游子。 .遇到脾性暴戾专制的帝王,胆小怕事的臣子大多只能 (尊、遵)命行事。 C.民间剪纸艺术展上的作品让初看赏心 (阅、悦)目,细品寓意深刻。 D.大陆和台湾,两地政治体系虽然不同,但是文化艺术却是一脉相 (成、承)。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一位是画家,一位是摄影家,却不谋而合选择了同一题材进行创作。 B.岳阳楼的诗赋,范仲淹受滕子京之托班门弄斧,《岳阳楼记》。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如果,会酿成大祸。 4.根据文段内容,对线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中国人来说,院落不仅是一个物理的空间,也是家的核心。有院落的地方,就有我们最真实纯朴的情感与记忆。巷、道、瓦、檐、廊等元素,使它形成传统院落独具特色的形式美感。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人文情怀,决定了我们对栖身的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的文明特征识别,而院落就可以将这一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 A.日渐流露出愉快的心情 不动声色 B.日渐显露出枯败的容颜 变幻莫测 C.日渐显露出枯败的容颜 不动声色 D.日渐流露出愉快的心情 变幻莫测 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D.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共5分) (1) ,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2)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1分)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1分) (4)《小石潭记》中描写是: , 。(2分) 8.名著阅读(3分) 一词出自① 》,“舍生取义”出自 ② 另一部经典著作《》用排比句 ③ (填一个人名)等承担“大任”者须经历各种磨难的事实,论证。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 9.下面是两则浪费粮食现象的调查材料,请分别概括它们所包含的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材料二】 某中学统计 【材料一】 【材料二】 10.概括下列材料中各国防止餐桌浪费的做法(4分) 【材料】 ①德国: 美国: 日本: 墨西哥: 11.主题活动的组织者介绍说:)(3分) 宣传标语: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祖逖》,完成第12-14题。 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2分) (1)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诚: (2)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逖居京口,纠合骁健 (2)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14.用自己的话说说针对司马睿做法,祖逖是如何应对的。(3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父亲的村庄》,完成15—17题。(共15分) 父亲的村庄 孙京涛 (有删改) 15.阅读③⑦段。(每限15字以内)(4分) 16.结合第⑥段内容,说说作者次运作用。(4分) 答: 1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父亲的村庄里的人们有怎样的特点,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不超过150字)(7分) 答: (二)阅读《即将消失的低碳民居——地窨子》,完成第1819题。(共7分) 即将消失的低碳民居——地窨子 (有删改) 18.阅读第②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理由。(2分) 答: 19.阅读下面材料,说说同为传统民居的窑洞和地窨子有哪些共同点(5分) 【材料】 答: (三)阅读,完成20-22题。(共8分) 20.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答 21.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