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要点(下).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绵城市建设要点(下)

海绵城市建设要点(下) 李俊奇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 四、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这里给了一个例子,这是嘉兴的例子,从建设需求上我们首先分析它的水量水质特征,包括三十年一遇城中片区内涝风险分析的评估图,高风险区占6%,中风险区占35%,低风险区占60%。那么我们重点要考虑高风险区域,其次是中风险区域,根据风险区域的严重程度来决定项目的重要程度和它的持续安排。另外,除了量的问题以外,就是水质问题,它是一个水质性缺水的城市,通过历史资料的查阅、灾害评估变化分析,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可以判断出它是个水质性缺水的城市。再就是,从示范区来说,选定了一块示范区,有南湖片区和城中片区,这两个片区的目标不太相同,比如南湖片区的重点是要消减径流污染、改善水质,而城中片区的重点是要控制溢流、减少内涝。 这是另外一个城市的例子济南,它是一个坡地与平原复合型的城市,四大目标的第一个目标是促渗保良,现状是年地下水补给量每年300多万立方,目标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得年地下水补给量达到647万立方,城市绿地率从原来的34.8%提到37%。第二是洪涝控制,现状是排水设施0.5年到两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五年到十年一遇,河道防洪标准二十年到一百年一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雨水设施要提高到三到十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五十年一遇,河道防洪标准五十到一百年一遇。第三是资源回用,雨水资源利用原来不足5%,再生水回用率不足20%,那么目标是实现雨水自然利用率不低于25%,再生水回用率不低于30%。第四是污染控制,径流雨水外排污染物负荷的消减率不超过10%,这是现状,那么目标是雨水径流外排污染物负荷消减率不低于60%。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案例,这是吉林白城多目标雨水系统构建的目标选择,包括建成区内和建成区外的项目,建成区内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设计降雨深度是25毫米,其中雨水资源化利用率不小于35%。排水防涝标准要求是雨水管渠系统三到五年一遇的标准,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是二十年一遇。径流污染控制实现以SSG计,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达到60%。那么建成区外包括水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防洪要求五十年一遇,共同来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 这是济南二环南路的一个设计方案,应该建成了。它的设计方案包括,用生态植草沟及生物滞留带,设计要点包括慢车道的横坡方向改向外侧植草沟,外侧路缘石跟路面是齐平的,路面雨水直接流入植草沟,并导向下游生态水塘。同时利用齿状路缘石、雨水收水井、道路纵坡、小型拦水坝构建渗滞蓄微系统。每隔十米设置一组齿状的路缘石,进水路缘石设置在雨水井之间,加大雨水收集。出水路缘石紧挨着雨水井,使多余的雨水能够溢流。下游利用纵坡设置小型的拦水坝,提高雨水滞蓄能力。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碎石净化区,绿化带下1.2到1.5米处设置碎石盲沟,促渗与净化雨水。对道路雨水收集回用,可以采用一些旋流沉砂的设施,也可以采取一些弃流设施,也可以从末端做一些旋流过滤设施,有条件的地区或者有需求用水的地方,可以通过蓄水模块或混凝土装置的水池收集雨水,然后再到蓄水塘净化以后,作为水体使用,或者是道路浇洒,还有周围一些球场的维护用水。 重点介绍一下,这是北京顺义一个老年住宅社区,东侧是一条河流,西侧是一条原来的堤岸,老的河道的防洪堤从西侧移到了东侧,那么这块地就空出来了,可以用于开发用地。但是开发用地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期总共是29公顷的占地,其中的十一期是接近4公顷。那么在一期做的过程中,就会出现3万多平米的水面水质不能得到保证,因为水体本身没有循环,也没有自净能力,水体的驳岸和底部都是采用完全硬化的水泥方砖防渗膜。第二个问题,整体社区的地势比较低,外围周边的河床比较高,水排不出去,所以这地方就面临着非常大的防洪压力。第三,它远离市政管网,供水以及排水都由自己解。这个社区最早的定位是建成一个生态社区,所以我们在考虑这个社区的时候,分析它面临的挑战,包括位于洪泛区地势低洼,洪涝的风险比较高。周边没有市政管网,小区排水系统难度比较大。还有,景观水体的耗水量比较大,维护费用比较高。建成以后的景观水质效果比较差,水体富氧化比较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方案的调整,怎么调整呢?比如像一期,基本上是坡向的水体,周边高,中间低,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借用地形,做一些植草沟式的排水方式呢?如果可以,那么就可以减少一些管网的建设,通过地表植草沟的方式进行雨水径流的转输,所以一期,我们把原来设计的雨水管网取消,通过植草沟来代替它的转输功能。这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植草沟转输可以兼具污染控制,在转输过程中,雨水得到净化;另一方面,它的投资少,还有一定的下渗功能,减少雨水径流量。第二个措施,就是把这个小区的驳岸带,还有水体本身的生态措施建立起来,提高生态水体本身的执行能力。第三,做了一些自循环,使得水体在循环过程中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